《BMC Geriatrics》:Meaning in lif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depression, anxiety, and loneliness in a longitudinal cohort of older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multimorbidity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香港老年人口也在迅速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抑郁症、焦虑症和孤独感普遍存在。然而,以往关于生命意义(Meaning in Life,MIL)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存在诸多局限,如样本量小、随访单一、未聚焦多病老年人等。这使得 MIL 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动态变化难以明确,无法为临床干预提供有力支持。
为填补这些研究空白,香港中文大学 JC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Primary Care 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Geriatrics》杂志上,为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和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与抑郁的关系上,研究发现较高的 MIL 在第一次随访时能显著预测较低水平的抑郁(β=-0.15,p<0.01),但在第二次随访时这种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0,p=0.89)。相反,较高的抑郁水平在第一次随访(β=-0.21,p=0.02)和第二次随访(β=-0.23,p<0.001)时均能显著预测较低的 MIL。
与焦虑的关系中,较高的 MIL 在第一次随访时与较低水平的焦虑相关(β=-0.13,p<0.01),第二次随访时相关性不显著(β=-0.02,p=0.57)。而较高的焦虑水平仅在第二次随访时显著预测较低的 MIL(β=-0.16,p<0.001),第一次随访时不显著(β=-0.17,p=0.09)。
在与孤独的关系研究中,较高的 MIL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随访时均能显著预测较低水平的孤独(第一次随访 β=-0.18,p<0.001;第二次随访 β=-0.12,p<0.01)。同样,较高的孤独水平在两次随访时也都能显著预测较低的 MIL(第一次随访 β=-0.15,p<0.001;第二次随访 β=-0.10,p=0.01)。进一步分析孤独的两个子维度发现,MIL 与情感孤独和社会孤独在两次随访时都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关系,但社会孤独在第二次随访时对 MIL 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6,p=0.13)。
综合来看,该研究表明 MIL 与抑郁、焦虑、孤独之间存在双向关系。较高的 MIL 能降低老年人患抑郁、焦虑和孤独的风险,而抑郁、焦虑和孤独又会对 MIL 产生负面影响。其中,情感孤独与 MIL 的双向关联更为一致和显著。这一发现为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提示增强 MIL 可能是缓解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 MIL 采用单项目测量、存在自我报告偏差等。未来研究可采用更全面的 MIL 测量方法,进一步探究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