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概率图:整合多因素预测恶性概率

《Respiratory Research》:Mediastinal staging lymph node probability map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5日 来源:Respiratory Research 4.7

编辑推荐:

  为解决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分期精准诊断问题,研究人员开展结合 EBUS、PET/CT 和临床数据预测淋巴结恶性概率研究,构建模型并开发应用,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

  在肺癌的 “战场” 上,准确的分期如同作战地图,指引着治疗的方向,关乎患者的生存希望。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来说,纵隔淋巴结(LN)分期至关重要,它是影响治疗方案选择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NSCLC 纵隔分期主要依赖 PET/CT 和 EBUS-TBNA 技术。然而,PET/CT 的准确性有限,其判断恶性淋巴结的标准,如短轴直径≥1cm 且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存在较高假阳性率 ,且 SUV 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研究提出的 SUVmax临界值差异较大。同时,EBUS 虽有超声特征可辅助判断,但各特征单独使用或简单组合时,预测能力也有待提高。而且,以往没有研究将 EBUS、PET/CT 和患者临床数据结合起来评估淋巴结恶性概率。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来自西班牙多家医院和研究机构(Hospital General de Granollers、Bellvitge Universitary Hospital 等)的研究人员 J. Bordas-Martinez、J.L. Vercher-Conejero 等人开展了一项研究 ,相关成果发表在《Respiratory Research》上。
该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 2012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在一家三级医院经解剖病理学确诊的 NSCLC 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了 PET/CT 和 EBUS-TBNA 进行纵隔分期。研究人员收集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等临床信息,以及 PET/CT 检查中淋巴结的 SUVmax、SUVmean、SUVpeak等代谢参数,同时记录了 EBUS-TBNA 检查中淋巴结的短轴直径(DSA)、形状、边界、回声等超声特征。随后,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数据,通过稳健逻辑回归模型构建了预测淋巴结恶性概率的算法。

在研究结果方面,研究共纳入 116 例患者,平均年龄 66 岁,男性占 93%,共评估了 358 个淋巴结。其中腺癌最为常见,占 51%,其次是鳞状细胞癌,占 35%。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分期、组织学类型、EBUS 形态学特征和 PET/CT 代谢参数等均与淋巴结恶性概率相关。经过模型比较,最终确定的最佳预测模型包含患者年龄、DSA、SUVmax和解剖区域这几个因素。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达到 0.89 ,校准度良好,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个用户友好的网络应用程序(https://ubidi.shinyapps.io/lymma/),方便临床医生使用。为了验证 DSA 测量的一致性,研究人员在 33 个淋巴结的随机子集中,同时用 EBUS 和 PET/CT 测量 DSA,发现两者相关性高达 0.91。

在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该研究表明整合患者临床特征、EBUS 特征和 PET/CT 结果,能够生成每个淋巴结采样前的恶性概率图,这有助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个体风险、治疗资源和肿瘤委员会的判断,个性化地决定对哪些淋巴结进行采样,使临床决策更加精准、合理。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这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选择偏倚;未对阴性淋巴结进行纵隔镜或手术采样,无法完全排除假阴性结果;且缺乏外部验证数据,模型可能存在过拟合问题,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校准。但不可否认的是,该研究为 NSCLC 纵隔淋巴结分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开启了多因素联合预测的新篇章,有望推动肺癌诊断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力的诊断工具,最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