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与口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死亡率差异显著 —— 关键研究揭示重要治疗策略

《InFo Neurologie + Psychiatrie》:Kontinuierliche antipsychotische Behandlung reduziert die Mortalit?t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5日 来源:InFo Neurologie + Psychiatrie

编辑推荐:

  为探究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Depot)与口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死亡率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Depot 可降低总死亡率和非自杀死亡率,对首发患者效果更明显,为治疗提供依据。

  

一、研究背景

精神分裂症,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如同隐匿在患者生活中的 “阴影杀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统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死亡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他们的平均寿命甚至可能比正常人缩短 15 年以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疾病本身的影响,治疗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也起着关键作用。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其中抗精神病药又分为口服和长效注射(Depot)两种剂型。口服抗精神病药需要患者按时服用,但由于疾病特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往往较差,这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果,进而可能与较高的死亡率存在关联。而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它就像一位默默坚守岗位的 “守护者”,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挥药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理论上有望降低死亡率。然而,此前对于这两种药物剂型在降低死亡率方面的差异,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明确的结论。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InFo Neurologie + Psychiatrie》上。

二、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和 Meta 分析。他们从大量的文献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研究,以全因死亡率、自杀死亡率和非自杀死亡率作为研究的终点指标 。由于预期研究数据存在较高的异质性,研究人员采用了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同时,他们还通过 Meta 回归,对年龄、平均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性别、种族和随访时间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进行了探究。在研究中,口服抗精神病药作为一组进行分析,因为现有的数据无法对单个药物进行单独研究;而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则既作为单一物质,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文献筛选结果:研究人员最初共检索到 3077 篇文章,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 17 篇文章符合纳入 Meta 分析的标准。这些研究涉及了 12042 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 5795 人接受口服抗精神病药治疗,6247 人接受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治疗。
  2. 死亡率差异:研究发现,接受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总死亡率显著降低(优势比 [OR] 0.79;95% 置信区间 [CI] 0.66 - 0.95) 。非自杀死亡率也有明显下降(OR 0.77;95%-CI 0.63 - 0.94; ),但自杀死亡率方面,两种治疗方式差异不显著(OR 0.86;95 %-CI 0.59 - 1.26)。
  3. 不同发病阶段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首次精神病发作时就使用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治疗,相比用于慢性病程患者,降低死亡率的效果更显著(OR 0.79;95 %-CI 0.66 - 0.96)。而且,不同的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制剂之间,在降低死亡率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该研究明确表明,使用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治疗与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死亡率和非自杀死亡率相关。基于这一结果,可以推测良好的药物依从性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特别是对于首次发病的患者,这种效果更为明显。这一研究结果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提示医生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可以优先考虑使用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死亡事件相对较少,许多纳入研究的死亡事件较少,甚至部分研究没有或仅有 1 个事件,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自杀死亡率这一终点指标上没有发现显著差异。此外,持续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需要良好的副作用管理,以确保患者能够持续接受治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为后续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推动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让更多患者受益。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