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学生共情训练的多年研究:影响、成效与关键因素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How Engineering Students Learn and are Impacted by Empathy Training: A Multi-year Study of an Empathy Program Focused on Disability and Technology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5日 来源:Biomed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编辑推荐:

  为探究共情训练对工程学生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训练有益,对工程教育有重要意义。

  

工程学生共情训练研究:背景、方法、结果与意义

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康复和辅助技术的工作中,工程师需要为残障人士开发技术,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共情能力,理解残障人士面临的日常挑战。然而,当前工程教育中对共情的重视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公共福利的关注度降低,且有研究表明分析性思维会抑制社会认知能力。虽然有观点认为共情是工程专业的核心技能,应在本科课程中教授,但相关证据稀少且存在争议,比如在工程学生中教授共情的可衡量结果参差不齐,对于共情训练在学生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有效教学等问题也缺乏明确答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来自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克利夫兰州立大学(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和阿克伦大学(University of Akron)的研究人员 Eric Schearer、Cameron LaMack 和 Hannah LaMack 开展了一项针对工程学生共情训练的多年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iomed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研究人员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参与多学期共情训练项目的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美国中西部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的三个学生队列,他们参与了为期三年的共情训练项目,该项目包括一门一学分的入门课程 “残疾、共情与技术 I(DET I)”、一门两学分的后续课程 “残疾、共情与技术 II(DET II)” 以及在各自专业内完成一个以残疾为重点的顶点项目的选项。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包括学生访谈、学生在项目不同阶段的调查回复以及学生对已验证的共情量表的回应。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一是通过让学生对包括共情训练项目在内的各种大学经历对其毕业后职业准备的影响进行排名,来了解共情训练在学生整体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让参与共情训练项目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在多个时间点填写人际反应指数(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和修改后的杰斐逊共情量表(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JSE),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共情变化;三是让学生对共情训练项目的各个元素(如课堂练习、跨专业团队、家访等)在学习四种共情技能(真诚待人、自我与他人意识、情感分享与回应、共情与分析模式切换)方面的有效性进行排名,并结合访谈和调查,探究学生在共情训练环境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学习的。
研究结果如下:
  • 共情训练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认为共情训练项目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仅次于专业必修课,高于其他一些典型的大学活动,如住宿生活、其他通识教育课程等。在职业发展方面,共情有助于学生与客户和同事建立关系,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道路。例如,有的学生因共情训练更注重价值观选择雇主,有的学生因该训练发现了新的研究领域12
  • 共情训练对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参与共情训练项目的学生在修改后的 JSE 得分上有显著提高,从项目开始到结束至少一年后,平均得分从 109 提高到 116,但在 IRI 及其子量表得分上没有显著变化。而对照组学生在 JSE 和 IRI 得分上均无显著变化。此外,学生自我报告在项目中明确教授的四种共情技能上有显著提升34
  • 学生在共情训练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学生认为课堂练习和家访对学习共情技能最有帮助,其中家访对学习 “真诚待人” 技能的影响最大,课堂练习对学习其他三种共情技能的影响最大。通过访谈和调查还发现,学生在共情训练中不仅学习了共情技能,还形成了一种实践共情的取向,将共情视为一种行动。同时,学生认为建立同学之间的社区感很重要,这有助于他们在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中学习共情,如通过分享故事、共同面对困难场景等方式56
研究结论表明,共情技能在工程学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特定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研究还揭示了学生学习体验中的关键因素,如社区建设、明确的共情技能教学以及在实际场景中练习共情的机会等,这些因素可以纳入工程课程中。然而,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尤其是对照组,这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此外,如何将共情训练更好地融入工程课程仍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工程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优化工程课程中的共情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