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褪黑素合成、信号及功能研究进展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4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编辑推荐:

  值此植物褪黑素发现 30 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 陈奇研究员团队在植物学权威期刊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Phytomelatonin: Biosynthesis, Signaling, and Functions 的特邀综述,系统阐述了植物褪黑素的合成、信号和功能

  

黑素Melatonin)的研究始于1915年,McCordAllen在哺乳动物松果体中发现了一种能使蝌蚪皮肤褪色的物质。1958年,Lerner等人确定该物质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在脊椎动物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主要调节昼夜节律,通常在夜间达到最高浓度,被称为“黑暗激素”。1995年,多个研究团队在不同植物中鉴定出了褪黑素。2018年,陈奇研究员团队发现了植物首个褪黑素受体PMTR1,为深入研究其信号功能奠定基础。

近年来,植物褪黑素因在调节生长发育和增强胁迫抗性中的双重功能而备受关注。值此植物褪黑素发现3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陈奇研究员团队在植物学权威期刊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Phytomelatonin: Biosynthesis, Signaling, and Functions的特邀综述,系统阐述了植物褪黑素的合成、信号和功能。与动物褪黑素相比,植物褪黑素的合成途径更为复杂,发生在内质网、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中。通过合成基因表达调节和细胞区室化作用,植物能够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精细调控内源褪黑素水平。植物褪黑素受体PMTR1通过G蛋白调控ROS-Ca2+信号中枢,并激活MAPK级联反应。植物褪黑素通过其灵活的合成途径和信号通路,精准调控生长发育与胁迫抗性之间的平衡,为作物高产稳产提供了新思路。

版纳植物园陈奇研究员为论文第一和通讯作者张利平博士、昆明理工大学陈艳丽博士、联培博士生李雪以及西澳大学Zed Rengel教授为共同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A类青年项目的支持。

1 动物(a)和植物(b)褪黑素合成途径

2 a. AtPMTR1与植物褪黑素结合的分子对接;b. PMTR1受体序列比对;c. AtPMTR1GPA1的相互作用

3 植物褪黑素在平衡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抗性中的功能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