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Veterinary Research》:Oral delivery of 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in alginate spheres to captive white-tailed deer
编辑推荐:
为解决牛结核(bTB)在野生动物与家畜间传播问题,研究人员开展海藻酸钠微球递送 BCG 疫苗研究,发现其可诱导免疫反应,为防控提供新途径。
在动物和人类健康的交叉领域,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bTB)如同一个顽固的 “幽灵”,持续威胁着全球许多地区的动物和公共卫生安全。它由
牛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感染引起,不仅能让牛群患病,还会悄然 “跨界” 感染人类,引发与常见人类结核病难以区分的病症。多年来,各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牛结核病根除计划,强制牛奶巴氏杀菌等措施确实降低了牛和人类的感染率,但完全消灭该疾病仍困难重重。
其中一个棘手的难题是,牛结核杆菌在野生动物中找到了 “避风港”,形成了多个野生动物宿主库。在新西兰,刷尾负鼠(Trichosurus vulpecula)是宿主之一;在英国和爱尔兰,欧洲獾(Meles meles)成为病菌的藏身之处;在南非,非洲水牛(Syncerus caffer)被卷入其中;在伊比利亚半岛,野猪(Sus scrofa)和马鹿(Cervus elaphus)也未能幸免;而在美国,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则成了牛结核杆菌传播的关键一环,不断将病菌 “回传” 给牛群,让牛结核病的防控工作陷入困境。
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各国研究人员尝试了多种方法。在新西兰,人们用毒药减少刷尾负鼠数量;美国密歇根州等地增加无角鹿的狩猎量,控制鹿群数量,同时取消野生动物的补充喂食和诱饵投放,还修建隔离围栏将野生动物与牛群隔开。此外,疫苗研发成为了重要的突破方向,其中人类结核病疫苗 —— 卡介苗(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备受关注。在白尾鹿的研究中发现,口服 BCG 疫苗能减轻实验感染后的病变严重程度,这为防控牛结核病带来了希望。然而,给野生动物接种疫苗并非易事,传统手动口服给药方式无法用于自由放养的鹿群,急需一种可大规模实施且无需接触动物的疫苗递送平台。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农业部国家动物疾病中心(National Animal Disease Center)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挺身而出,开展了一项极具创新性的研究。他们将目光聚焦在海藻酸钠微球上,探索其作为 BCG 疫苗递送平台的可行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Veterinary Research》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方法。首先,他们制备了 BCG 疫苗和海藻酸钠微球,将 BCG 丹麦疫苗在特定培养基中培养、处理后备用,通过特定的钙溶液和海藻酸溶液反应制成海藻酸钠微球,并在使用前将 BCG 疫苗装入微球。接着,选取 22 只约 1 岁的白尾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口服液体 BCG 疫苗、口服含 BCG 疫苗的海藻酸钠微球以及不接种疫苗的处理。在接种前和接种后的多个时间点采集白尾鹿的外周血,利用 Ficoll 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之后,通过体外刺激实验,用纯化蛋白衍生物(PPDb)、伴刀豆球蛋白 A(ConA)刺激 PBMC,并用 CellTrace Violet 荧光染料标记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 T 细胞亚群的增殖情况。同时,采集血液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体液免疫反应。
研究结果如下:
- T 细胞亚群分析:在接种疫苗前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分析外周血中 T 细胞亚群。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各实验组 T 细胞总体频率在不同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两种疫苗递送平台对循环和应答 T 细胞的总体频率影响不大。
- 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通过检测 T 细胞增殖情况来评估疫苗是否引发抗原特异性反应。结果发现,口服液体 BCG 疫苗和海藻酸钠微球包裹的 BCG 疫苗均能使 CD4+ T 细胞在接种后 8 - 16 周增殖频率增加,且与对照组和接种前相比有显著差异。对于 CD8+ T 细胞,仅接种海藻酸钠微球包裹的 BCG 疫苗的白尾鹿在接种后 8 周出现增殖频率显著增加。γδ T 细胞在两种疫苗接种组中均呈现增殖频率增加的趋势,虽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与接种前相比,在多个时间点有显著差异。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疫苗递送平台都能有效诱导 T 细胞增殖反应,是可行的 BCG 疫苗递送途径,且评估外周细胞免疫反应的最佳时间窗口在接种后 8 - 12 周。
- 体液免疫反应:利用 ELISA 检测接种疫苗后白尾鹿血清中的 IgG 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无论是口服液体 BCG 疫苗还是海藻酸钠微球包裹的 BCG 疫苗,接种后血清样本的 OD 值均未增加,表明在检测时间点内未产生可测量的针对结核杆菌抗原的 IgG 抗体反应。
综合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海藻酸钠微球作为 BCG 疫苗的递送平台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虽然本次研究未进行攻毒实验验证疫苗的保护效果,但两种疫苗接种方式诱导的 T 细胞反应相似,且与未接种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合以往研究证实口服 BCG 疫苗对白尾鹿有保护作用,推测海藻酸钠微球包裹的 BCG 疫苗也能提供类似的保护。这一研究为牛结核病的防控开辟了新的道路,未来若能进一步优化疫苗递送平台,开展更多实验室和野外研究,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有望为控制牛结核病在野生动物和家畜间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工具,保护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