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制造技术对硅酸锂内冠边缘及内部适配性的影响:开启口腔修复新篇章

《BMC Oral Health》:Effect of conventional and digital fabrication techniques on marginal and internal fit of lithium disilicate endocrowns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2日 来源:BMC Oral Health 2.6

编辑推荐:

  为比较传统与数字技术制作的硅酸锂内冠边缘和内部适配性,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提升适配性,意义重大。

  在口腔医学的奇妙世界里,牙齿修复一直是重要课题。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和美观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牙齿修复方式逐渐显露出一些局限性。对于根管治疗后的牙齿修复,传统的桩核修复虽被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弊端。而内冠修复(Endocrown)作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方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一种整体结构,将根管内桩、核和牙冠合为一体,具有诸多优势,如制作简便、能保留更多天然牙体组织等,尤其适用于根管短、钙化或堵塞的牙齿以及咬合距离不足的患者。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内冠修复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边缘适配性(Marginal fit)和内部适配性(Internal fit)至关重要。边缘适配性指修复体边缘与牙体预备边缘之间的距离,内部适配性则是预备牙的轴壁与修复体内壁之间的距离。若边缘适配性不佳,会导致粘固剂暴露于口腔液体中,引发渗漏、菌斑堆积、继发龋和牙周炎症等问题,最终致使修复失败;内部适配性不足会增加牙齿与修复体界面的应力,导致修复体断裂。目前,关于传统和数字制造方法对硅酸锂内冠边缘和内部适配性的影响,研究尚显匮乏。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来自卡拉比克大学(Karabük University)和宗古尔达克比伦特埃杰维特大学(Zonguldak Bülent Ecevi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 Duygu Ece Keskin、Gaye Sa?lam、?ükriye Ece Geduk 等开展了一项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Oral Health》杂志上。

研究人员主要采用了硅橡胶复制技术(Silicone replica technique)和立体显微镜(Stereomicroscope)测量技术。他们收集了 40 颗因牙周病拔除的健康人类下颌第一磨牙,经患者书面知情同意后用于研究。为确保标准化,选用尺寸相似的牙齿,并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牙体预备。首先对牙齿进行根管治疗,然后使用特殊的车针套装制备内冠,确保洞壁厚度不小于 2mm,内部洞缘采用 90° 对接边缘形式。之后,将制备好的牙齿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n=10)。

  • CON 组:采用传统印模、手工蜡型,通过热压技术制作内冠。
  • DCD 组:数字印模,从 CAD-CAM 蜡盘铣削获得蜡型,热压制作内冠。
  • D3D 组:数字印模,使用 3D 打印机制作树脂模型,热压制作内冠。
  • DC 组:数字印模、数字化设计,直接从 CAD-CAM 块材铣削内冠。

完成内冠制作后,研究人员利用硅橡胶复制技术测量内冠的边缘和内部适配性。具体操作是将轻质硅橡胶材料放入制备好的牙洞内,放置内冠并施加压力直至材料固化,取出内冠后在洞内放置重质印模材料,固化后分离获得硅橡胶复制品。将复制品分割,在 57 倍放大倍数的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并使用相关软件测量 13 个点(2 个边缘位点和 11 个内部位点)的距离。最后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 Kruskal-Wallis 检验和配对两样本 t 检验等,来评估不同组之间的差异,以 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如下:

  • 边缘适配性测量:CON 组为 111μm,DCD 组为 96μm,D3D 组为 91μm,DC 组为 93μm。CON 组与其他组在边缘适配性测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传统方法制作的内冠边缘适配性明显不如数字技术制作的内冠。
  • 内部适配性测量:CON 组为 120.75μm,DCD 组为 112μm,D3D 组为 114.88μm,DC 组为 122μm。CON 组和 DCD 组在内部适配性测量上有显著差异,而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明显。这意味着在内部适配性方面,数字技术制作的内冠(如 DCD 组)与传统技术制作的内冠(CON 组)存在显著不同。
  • 不同方向测量结果:在颊舌向和近远中向测量中,CON 组的边缘适配性值在与其他组比较时,大多显示出显著差异。在内部适配性方面,颊舌向测量中 CON 组和 DCD 组存在显著差异,近远中向测量中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综合研究结果与讨论部分,研究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 所有内冠制作技术的边缘和内部适配性在临床上均可接受。这一结果为各类内冠制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本保障,说明即使是传统技术制作的内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临床需求。
  • 使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内冠模型可提高边缘适配性。这为内冠制作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明确方向,3D 打印技术在改善边缘适配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望在未来口腔修复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 与传统技术相比,数字技术制作的内冠可实现更高的边缘和内部适配性。这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巨大潜力,数字技术能够减少传统制作过程中的误差,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贴合的修复体,提高修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这项研究为口腔修复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内冠制作技术,同时也为未来内冠制作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为体外研究,无法完全模拟口腔内复杂的环境,修复体未进行老化处理等。后续还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相关结论。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