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Prognostic value of [18F]FDG- and PSMA-PET in patients evaluated for [177Lu]Lu-PSMA therapy of mCRPC
编辑推荐:
为改善177Lu-PSMA 治疗患者的筛选,研究发现18F-FDG-PET 总肿瘤体积和 PSMA-PET SUVmean有重要预后价值。
研究背景
在癌症治疗的复杂版图中,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是一块难啃的 “硬骨头”。这种癌症具有高度异质性,就像一群 “个性” 迥异的敌人,导致不同患者之间以及同一患者体内对治疗的反应千差万别。目前,虽然针对 mCRPC 有多种分子治疗途径,比如 Poly (ADP - Ribose) Polymerase 抑制剂用于特定 DNA 修复基因突变患者,铂类疗法适用于特定分子特征的患者,但分子成像在 mCRPC 治疗决策中的应用还未广泛开展。
177Lu -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放射性配体疗法(LuPSMA)是一种新兴的个性化治疗方法,不过,如何精准筛选适合 LuPSMA 治疗的患者,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PSMA 和18F-FDG PET 作为潜在的评估工具,其在 mCRPC 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尚不明确。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相关研究迫在眉睫,它对于优化治疗策略、延长患者生存期至关重要。
德国埃森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上。这项研究为 mCRPC 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望推动该领域治疗水平的提升 。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对 2019 年 7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在埃森大学医院核医学科就诊的 152 例 mCRPC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均接受了 PSMA 和18F-FDG PET/CT 检查,之后经多学科会诊决定接受 LuPSMA 治疗或其他标准治疗(SOC)。
在成像分析方面,研究人员进行了视觉评估和半定量分析。视觉评估由经验丰富的核医学医师进行,对18F-FDG 和 PSMA PET 图像上的病变进行分类和评估;半定量分析则依据相关标准,计算总肿瘤体积、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等参数。同时,研究人员还记录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参数,将总生存期(OS)和 PSA 下降超过 50% 作为主要和次要终点,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 患者特征:152 例患者中,104 例(68.4%)接受了 LuPSMA 治疗,48 例(31.6%)接受了其他 SOC 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Gleason 评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乳酸脱氢酶、既往治疗史等方面存在差异。
- 总生存期:Kaplan-Meier 分析显示,LuPSMA 组的中位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其他 SOC 组(11.7 个月 vs. 5.4 个月,p = 0.002)。单因素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在 LuPSMA 组和其他 SOC 组中,多个 PET 参数与总生存期相关。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则发现,在 LuPSMA 组中,只有18F-FDG 总肿瘤体积(FDG-VOL)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其他 SOC 组中,PSMA 总病变摄取(PSMA-TL)和 FDG-VOL 是总生存期的预后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FDG-VOL 越高,患者总生存期越短。
- PSA 下降:在接受 LuPSMA 治疗的患者中,只有 PSMA SUVmean是 PSA 下降超过 50% 的显著预测因子。
- FDG-PSMA 相关性:Spearman 检验显示,接受 LuPSMA 治疗的患者中,PSMA SUVmean与18F-FDG SUVmean无显著相关性。
研究结论与意义
这项研究表明,PSMA-PET 和18F-FDG-PET 衍生的分子肿瘤体积在预测 mCRPC 患者接受 LuPSMA 治疗的生存结局方面有重要意义。18F-FDG-PET 总肿瘤体积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不受后续治疗决策的影响;PSMA-PET SUVmean与接受 LuPSMA 治疗患者的生化反应相关。这意味着,通过这两种 PET 成像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为 mCRPC 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不同 PSMA-PET 显像剂的使用可能带来异质性等。未来还需要前瞻性试验进一步评估双示踪剂成像在 mCRPC 风险分层和治疗指导中的作用,以不断完善 mCRPC 的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