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人类活动梯度下中食肉动物犬瘟热病毒的系统发育结构与感染生态相关性研究
《Microbiology Spectrum 3.7》:Canine distemper virus phylogenetic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correlates of infection in mesocarnivores across anthropogenic land use gradient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1日 来源:Microbiology Spectrum 3.7
编辑推荐:
本研究通过分析2019-2022年美国东南部13州270例中食肉动物(浣熊、赤狐、灰狐、臭鼬)尸检样本,揭示犬瘟热病毒(CDV)感染率高达58.5%,并首次建立包含地表不透水性(imperviousness)、降水量和海拔的广义线性模型(GLM)。研究发现CDV毒株在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呈现显著地理分化,城市开发区域感染风险提升2.8倍(P<0.01),为野生动物疾病监测提供了重要靶向区域。该成果发表于《Microbiology Spectrum》,对理解人兽共患病(zoonosis)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传播规律具有里程碑意义。
ABSTRACT
研究聚焦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家养动物-人类界面传染病的影响,通过分析270例中食肉动物尸检样本,发现58.5%的个体感染犬瘟热病毒(CDV)。Ripley's K空间分析显示阳性病例呈现显著聚集性(P<0.01)。广义线性模型(GLM)揭示地表不透水性(β=0.1588,P=0.0047)、降水量(β=0.0098,P=0.0004)与感染风险呈正相关,而海拔(β=-0.2851,P=0.0004)呈负相关。
INTRODUCTION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宿主密度(host density)和行为(如种间接触)显著影响疾病传播。CDV作为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成员,可感染40余种食肉动物。研究特别关注浣熊(Procyon lotor)等城市适应种(synanthropic species)在城市化梯度(urbanization gradient)中的传播作用。
MATERIALS AND METHODS
样本来自东南野生动物疾病合作研究组(SCWDS),通过组织病理学、直接荧光抗体(DFA)和免疫组化(IHC)确诊CDV。采用R 4.2.0进行空间分析和GLM建模,AIC准则筛选最优模型。对32例阳性样本进行H基因(~1200bp)测序,IQtree构建系统发育树(GTR+F+G4模型)。
RESULTS
DISCUSSION
研究创新性提出"城市热岛-疾病热点"耦合模型,为野生动物疫病早期预警提供理论依据。未来需结合GPS追踪和群体基因组学(population genomics)深入解析CDV传播动力学。
婵炴垶鎸搁鍫澝归崶顒€违濠电姴瀚惌搴ㄦ煠瀹曞洤浠滈柛鐐存尦閹藉倻鈧綆鍓氶銈夋偣閹扳晛濡虹紒銊у閹峰懎饪伴崘銊р偓濠氭煛鐎n偄濮堥柡宀€鍠庨埢鏃堝即閻樿櫕姣勯柣搴㈢⊕閸旀帡宕濋悢鐓幬ラ柨鐕傛嫹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