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耐冷巨球菌:畜牧、食品与人体中的潜在威胁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Evidence of in vitro mecB-mediated β-lactam antibiotic resistance transfer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 from Macrococcus psychrotolerans sp. nov., a psychrophilic bacterium from food-producing animals and human clinical specimens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1日 来源: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3.9

编辑推荐:

  本文发现新型Macrococcus psychrotolerans sp. nov.,其携带耐药基因且能低温生长,需警惕相关风险。

  ### 新型耐冷巨球菌的发现之旅
在生命科学的微观世界里,巨球菌(Macrococcus)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对象。它们通常作为共生菌存在于动物的皮肤和黏膜上,还会在哺乳动物源发酵食品中现身,但有时也会摇身一变成为伺机而动的病原体。
此前,人们对巨球菌属已有所了解,它包含 12 个物种,与Mammaliicoccus属在进化上关系密切。这些小家伙在动物身上看似 “安分守己”,可一旦有机会,就可能引发感染。像Macrococcus canis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就曾在羔羊、牛乳腺炎、病鸡、狗以及人类皮肤伤口感染、外阴炎和阴道炎等病例中出现,还会导致动物高死亡率。而且,巨球菌还掌握了 “耐药秘籍”,通过移动遗传元件(MGEs)获得多种抗生素耐药机制,其中就包括耐甲氧西林基因mecB和 / 或mecD

在本次研究中,科研人员开启了一场探索之旅,采用多相分类学方法,结合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广泛的生物分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 TOF MS)以及化学分类学等技术,对从牲畜、肉类、木制奶酪板和人类临床样本中分离出的 6 株Macrococcus sp. 菌株进行深入研究。

新型巨球菌的身份确认


经过层层分析,科研人员发现这 6 株菌株属于M. caseolyticus进化枝,但又有着独特之处。通过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平均核苷酸同一性(ANI)和数字化 DNA - DNA 杂交(dDDH)等技术,确认它们与已知的M. caseolyticusM. canisM. armenti等物种存在明显差异,从而确定它们代表了巨球菌属的一个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Macrococcus psychrotolerans sp. nov.,模式菌株为 NRL/St 95/376T = CCM 8659T = DSM 111350T

MALDI - TOF MS 分析起初遇到了一些小波折,常规条件下,M. psychrotolerans sp. nov. 菌株可能无法被准确分类,但换用一种能电离更广泛分子量蛋白质的替代基质后,这些菌株就被准确地归为一个分支。重复序列 PCR(rep - PCR)指纹分析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结果也显示,这 6 株菌株能形成一个独特的聚类,与其他已知巨球菌物种区分开来。

Macrococcus psychrotolerans sp. nov. 的特性揭秘


从外观和生理特征来看,M. psychrotolerans sp. nov. 有着典型的巨球菌模样,革兰氏染色阳性,呈球形,不运动,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适应的温度范围为 1 - 45°C,盐度为 0% - 10% NaCl,pH 值在 6.0 - 9.0 之间。它还有个厉害的 “本领”,能在 1°C 的环境下生长,这在巨球菌属中可是独一无二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才获得了 “psychrotolerans”(耐冷)这个名字。

在抗生素敏感性方面,M. psychrotolerans sp. nov. 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它对红霉素、夫西地酸、庆大霉素等敏感,但对青霉素 G 耐药,对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的敏感性则因菌株而异。

再看看它的基因组,M. psychrotolerans sp. nov. 基因组大小在 2.04 - 2.10 Mb 之间,G + C 含量为 37.0% - 37.2% ,包含 2102 - 2432 个预测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和 79 个 RNA。通过基因组分析,发现了一些与耐冷相关的基因。比如,有一个由 7 个基因组成的操纵子,参与乙酰乙酸代谢,可能在低温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还编码了 3 种不同的假定冷休克蛋白,这些蛋白能帮助细菌在低温下保护 mRNA 结构,维持细胞转录。

移动遗传元件的 “神秘力量”


M. psychrotolerans sp. nov. 的基因组中还隐藏着许多移动遗传元件(MGEs),它们就像一个个 “小魔盒”,为细菌的进化和适应提供了多种可能。

先来说说前噬菌体,这些菌株的基因组中最多含有两个完整的前噬菌体,它们整合到不同的att位点,虽然与已知病毒相似度低,但结构和基因组成独特,可能属于尚未被描述的噬菌体属。

再看看染色体岛,研究发现了两种不同的染色体岛,它们整合到特定基因之间,携带的基因具有不同功能,比如有的可能与抵抗宿主免疫系统有关,有的则参与噬菌体抗性。

还有一种复合岛,属于 SCC 元件,携带ccrBm2Am2重组酶基因复合物,除了保守的ccr基因,还包含一些功能未知的基因。

M. psychrotolerans sp. nov. 中,质粒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所有菌株都携带多个质粒,其中一些小质粒含有repUS56rep7a基因,与抗菌耐药性相关。而在 3 株耐甲氧西林的菌株中,发现了携带mecB基因的大质粒,这些质粒还含有与 IV 型结合 DNA 转移分泌系统相关的基因,能在体外将mecB基因转移到Staphylococcus aureus中,导致后者对某些 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更神奇的是,还发现了一种 150 kb 长的线性大质粒,它有着独特的结构,包含许多插入序列元件、与耐药性和质粒转移相关的基因,在细菌适应环境和基因转移中可能发挥着特殊作用。

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


Macrococcus psychrotolerans sp. nov. 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巨球菌属打开了新的大门。它在畜牧、食品和人体中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担忧。这种细菌能在低温下生长,意味着它可能会污染肉类、奶制品等食品,在冰箱储存条件下依然能够繁殖。而且,它携带的耐药基因,尤其是mecB基因,通过质粒在不同细菌间转移,增加了耐药性传播的风险,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水平基因转移在巨球菌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线性大质粒等特殊遗传元件的功能。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细菌的进化、适应机制以及防控细菌感染提供了重要线索,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医疗领域,需要加强对这类潜在病原体的监测和防控,以保障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