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Urology》: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 wi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Y-shaped” end-to-side ureteral anastomosis in elderly and obese patients
编辑推荐:
为探究老年肥胖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及尿流改道术(UD)时 “Y 形” 端侧输尿管吻合术的效果,研究发现该技术安全可行,意义重大。
在医学的广阔领域中,膀胱癌就像一颗 “隐匿的炸弹”,在全球范围内频繁 “引爆”,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局限性浸润性膀胱癌以及对卡介苗(BCG)治疗无效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目前临床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随后进行尿流改道术(UD)。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正朝着微创方向大步迈进,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成为了传统开放手术的有力替代方案。不过,现有的尿流改道方法,如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和 Bricker 回肠膀胱术,常常需要使用肠段,这可能引发肠皮肤瘘、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而且,肠道条件不佳、患者年龄大、肥胖、存在基础疾病、个人偏好以及造口护理不足等因素,都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应用。所以,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尿流改道技术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挺身而出,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BMC Urology》杂志上,为膀胱癌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员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
患者筛选 :依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了 10 例膀胱癌患者,这些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23 且年龄≥75 岁 ,手术方式为 “Y 形” 端侧输尿管吻合术,术后随访时间≥3 个月,并且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定期术后检查,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
手术操作 :所有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 “Y 形” 端侧输尿管吻合术,部分患者进行了闭孔淋巴结活检,女性患者保留了子宫和卵巢。手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包括端口放置、双输尿管单侧皮肤造口及 “Y 形” 输尿管端侧吻合、腹腔关闭。
研究结果如下:
手术基本情况 :10 例手术全部成功,患者平均年龄为 (80.6 ± 5.7) 岁,BMI 为 (25.12 ± 3.83) kg/m2 。平均手术时间为 (95 ± 26) 分钟,术中估计失血量为 (100.5 ± 35.6) ml,围手术期无需输血,术后 30 天内无再入院情况。
术后并发症 :术后早期(≤30 天)和晚期(>30 天)均未发生 Clavien-Dindo 分级 4 级以上的严重并发症。1 例患者术后 3 天发热,经加强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 例患者术后吻合口有少量漏尿,通过加强营养、保持腹腔引流管和单 J 管通畅后恢复。术后随访中,2 例患者输尿管造口乳头轻度回缩,1 例患者出现输尿管结石,经保守治疗。未发现输尿管狭窄、坏死、吻合口狭窄、严重吻合口瘘或造口周围疝等情况。
患者生活质量 :所有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均表示满意,且未观察到内脏转移或尿路上皮癌新病变。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表明:机器人辅助 “Y 形” 端侧输尿管吻合术在老年肥胖膀胱癌患者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中,展现出了诸多优势。该技术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造口护理成本。不过,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可能导致选择偏倚,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较短。未来,还需要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验证该技术的长期效果和广泛适用性。
这项研究为老年肥胖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希望,推动了膀胱癌治疗技术的进步,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医学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下,膀胱癌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