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率为约1/2000,对患者的健康、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24小时全天候的影响。其经典五联征症状的严重程度在患者间差异显著,且并非所有患者都会表现出完整的五联征。EDS通常是首发症状,但其他如注意力困难、学习成绩或工作表现不佳、幻觉、反复睡眠瘫痪和猝倒等也可能成为就诊原因。猝倒是发作性睡病1型(Narcolepsy Type 1, NT1)的标志性症状,但可能因表型变异而被低估。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自动行为,即在看似清醒的状态下无意识地完成任务或活动。
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心理服务、社会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由于目前无法治愈该疾病,药物治疗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控制与经典五联征相关的症状,尤其是EDS和猝倒。美国睡眠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AASM)和欧洲神经病学学会(European Academy of Neurology)等机构已制定了相关治疗指南,推荐了多种药物用于EDS和猝倒的治疗。
研究方法与实验
综述回顾了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策略。NT1的特征包括快速眼动(REM)睡眠解离的迹象,如猝倒和/或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中低水平的食欲素A(Orexin A),这可能是由于侧下丘脑食欲素产生神经元的显著和选择性丢失所致。食欲素A和食欲素B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睡眠 - 觉醒周期、体温调节、心血管输出、激素调节、能量平衡和代谢、摄食和食欲以及奖励系统。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与食欲素的前突触和后突触调节相关,进一步支持食欲素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食欲素A通过刺激皮层、脑干和基底前脑的促觉醒区域来维持觉醒。相比之下,发作性睡病2型(Narcolepsy Type 2, NT2)以无猝倒和正常CSF食欲素A水平为特征,其病理生理学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食欲素产生神经元的较少丢失或功能障碍有关。
在治疗方面,AASM指南强烈推荐使用钠氧bate(Sodium Oxybate, SXB)、莫达非尼(Modafinil)、皮托利桑(Pitolisant)和索利胺酚(Solriamfetol)治疗EDS症状;SXB和皮托利桑对猝倒有强推荐。欧盟指南(European Academy of Neurology, European Sleep Research Society, and European Narcolepsy Network)也已制定,强烈推荐上述药物用于成人EDS症状。SXB是唯一被推荐为一线单药治疗的药物,如果同时存在EDS、猝倒和DNS。此外,抗抑郁药虽未获发作性睡病治疗批准,但可能被用于治疗猝倒。治疗决策应与患者共同制定,考虑其个体特征,如年龄、症状、需求、目标和生活方式。对于一些患者,复杂的药物方案可能导致不依从性,并增加疾病负担。因此,持续评估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是必要的,以优化管理计划。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精神障碍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包括社交焦虑障碍(21.1% vs 8.7%)、重度抑郁症(17.1% vs 6.4%)、惊恐障碍(12.5% vs 3.9%)和创伤后应激障碍(11.3% vs 5.3%)。其他评估发作性睡病患者精神和情绪障碍的研究估计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更高(分别为36% - 46%和25% - 42%)。在NT1患者中,女性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显著高于男性。约25%和35%的NT1和NT2患者将情绪障碍视为对其生活影响最大的前三大症状之一。发作性睡病与精神障碍之间的重叠症状学导致许多患者的诊断延迟和挑战。例如,抑郁症通常在发作性睡病确诊前被误诊,同时也是常见的共病。尚不清楚这些症状是发作性睡病潜在神经病理学的表现,还是对症状和疾病心理社会负担的心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