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艾滋病(AIDS)这一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发的疾病,始终是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2022 年,全球有 3900 万人感染 HIV,新增病例达 130 万。1996 年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问世后,虽大幅降低了 AIDS 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 HIV 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依旧不佳,这背后的重要原因便是与 HIV 相关的污名化和歧视。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对 HIV 认知不足和负面态度会加剧对 HIV 感染者的污名化,不仅影响患者护理质量,还会增加医护人员自身的焦虑和压力。
作为未来的医护人员,医学生对 HIV 感染者的认知和态度至关重要,这关乎他们未来临床决策的制定和能否给予患者共情关怀。此外,暴露前预防(PrEP)作为对抗 HIV 流行的关键举措,虽已在超 100 个国家被纳入 HIV 防治指南,但医学生对其了解有限。在马来西亚,此前有关医学生对 HIV/AIDS 认知和态度的研究已较为陈旧,且当地医学院课程对 HIV/AIDS 的污名教育重视不足,PrEP 教学也缺乏深度。基于此,开展该项研究十分必要。
来自马来西亚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此项研究,论文发表在《Discover Public Health》上。该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马来西亚各公立和私立医学院的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在 2022 年 9 月至 12 月期间,研究人员通过社会媒体页面和学校代表发放包含参与者信息、同意书和问卷的谷歌表单进行数据收集。
研究人员使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一是样本选取,采用便利抽样法确定研究对象;二是问卷设计,问卷分为三个部分,A 部分收集人口统计信息和 HIV 信息接触程度,B 部分通过 28 道判断题评估参与者对 HIV 和 PrEP 的知识,C 部分基于他人研究改编,从五个维度(求知欲、一般污名、医疗污名、情感与恐惧、信息披露意愿)评估参与者对 HIV 的态度;三是统计分析,运用 IBM SPSS 26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参与者特征:1166 名参与者的年龄中位数为 23 岁,多数为女性(61.5%)、单身(99.2%)、穆斯林(41.3%)。在种族方面,马来人(34.60%)和华人(33.70%)占比较大。大多数参与者来自公立大学(65%),处于临床学习阶段(62.3%)。95.2% 的参与者与 HIV 感染者无私人关系,获取 HIV/AIDS 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医学文献、书籍和医生等。
HIV 和 PrEP 知识:HIV 知识得分中位数为 21.00(IQR = 18.00 - 23.00),PrEP 知识得分中位数为 10.00(IQR = 8.00 - 12.00)。多数参与者能正确识别 HIV 传播途径和免疫系统受损等知识,但部分存在误解,如超半数认为治疗 HIV 需多药且副作用大。接触过 HIV/AIDS 信息的学生知识得分更高。
对 HIV 的态度:求知欲得分中位数为 7.00(IQR = 6.00 - 7.00),68.1% 的参与者对了解 HIV/AIDS 有较高兴趣。一般污名得分中位数为 16.00(QR = 13.00 - 19.00),如部分认为应筛查移民 HIV 情况、避免与 HIV 感染者交友。医疗污名得分中位数为 21.00(QR = 17.00 - 23.00),仅 11.16% 的参与者表示与 HIV 感染者工作会影响专业选择。情感与恐惧得分中位数为 16.00(IQR = 14.00 - 17.00),部分担心医护人员工作中感染 HIV 及出现新传播途径。信息披露得分中位数为 19.00(IQR = 17.00 - 21.00),部分认为医护人员有权知晓患者 HIV 状态、医生应接受 HIV 检测。不同种族、宗教、地区等因素影响态度得分。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马来西亚本科医学生对 HIV/AIDS 和 PrEP 有一定了解,但在某些方面对 HIV 感染者的态度有待改善。医学生的知识水平受早期接触相关信息影响,而态度则受种族、宗教和出身地等因素影响。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便利抽样可能导致选择偏差、未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等。尽管如此,该研究仍是马来西亚关于本科医学生对 HIV 感染者认知和态度的综合性研究,为改善医学生 HIV/AIDS 教育提供了方向,强调了持续开展针对性教育,减少医学生对 HIV 感染者的污名化,以提升未来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