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波兰格但斯克工业大学(Gdans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踏上了探索之旅,试图解开真菌拓扑异构酶 II 的神秘面纱,看看它能否成为抗真菌药物研发的新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为抗真菌药物的设计开辟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员为了深入探究真菌拓扑异构酶 II 作为抗真菌药物靶点的可能性,开展了一系列严谨且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方法:
序列分析:研究人员收集了多种真菌菌株(如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酿酒酵母)以及人类拓扑异构酶 II 的蛋白序列,还纳入了进化古老生物的相关序列。利用 Clustal Omega 工具在 Jalview 软件中进行多序列比对,从而分析不同序列间的差异。
构建模型与模拟:基于已有的 X 射线晶体结构(如酿酒酵母拓扑异构酶 II 的 PDB:4GFH,人类拓扑异构酶 IIα 的 PDB ID 6ZY7 和 6ZY8),研究人员运用 Modeller 软件和 charmm - gui builder 等工具,对蛋白结构进行完善和调整,构建了用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系统。使用 GROMACS 2020 软件进行经典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采用 CHARMM36m 力场和 TIP3P 模型,模拟在特定条件下蛋白的动态行为。
TDL 结构域的比较分析: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包含 K 环(K - loop)、螺旋样区域(Helix like region,HLR)和螺旋支撑环区域(Helix Supported Loop Region,HSLR)的转导子和转导子连接子(TDL)结构域。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人类拓扑异构酶 II 的 TDL 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序列一致性仅为 42.9%,还存在 7.4% 的序列缺口。
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的结构差异: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人员发现人类拓扑异构酶 IIα 的 α - 螺旋(H1 和 H2)在整个模拟过程中保持稳定,而酿酒酵母拓扑异构酶 II 的 HLR 则呈现出更动态的特性,没有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在酿酒酵母拓扑异构酶 II 中,K 环与 HLR 之间存在强烈的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这不仅干扰了 HLR 形成完美螺旋,还影响了蛋白的结构排列。而人类拓扑异构酶 IIα 的 K 环与螺旋之间主要是范德华力 / 库仑力相互作用,且螺旋部分带正电的氨基酸与 K 环相互排斥,有助于维持 α - 螺旋的稳定。在与 DNA 的相互作用方面,人类拓扑异构酶 IIα 的 K 环最初与 DNA 无相互作用,随着模拟进行,一条链的 K 环才与 DNA 相互作用;而酿酒酵母拓扑异构酶 II 的两条链的 K 环能对称地与核酸碱基相互作用。此外,酿酒酵母拓扑异构酶 II 的 HSLR 比人类的更长,且酿酒酵母拓扑异构酶 II 的 HSLR 与同链的 HLR 相互作用,还能与 DNA 的大沟以及蛋白序列中的其他部分相互作用,而人类拓扑异构酶 II 的 HSLR 较短,无法像酿酒酵母那样与 DNA 相互作用。
进化分析揭示的差异:对不同生物的拓扑异构酶 II 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真菌(如酿酒酵母、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的拓扑异构酶 II 在 HLR 区域的行为与非真菌生物存在明显差异。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真菌拓扑异构酶 II 的 HLR 区域监测到的平均氢键长度在 0.4nm 以上,而人类拓扑异构酶 IIα 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如 Capsapora owczarzaki、Rozella allomycis、Balamuthia mandrillaris)的该区域平均氢键长度则在 0.35nm 左右波动。在 HSLR 区域,酵母和真菌与其他生物(包括人类)也有很大不同。
潜在的抑制剂结合热点:研究人员在酿酒酵母拓扑异构酶 II 的转导子连接子区域发现了几个潜在的抑制剂结合热点。在 K 环和 HLR 之间形成了一个裂缝,该区域电荷分布不对称;HLR 的链间区域也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结合位点;此外,在螺旋支撑区域和螺旋区域之间也存在一个热点,并且观察到 399R 和 275D 之间形成了盐桥。通过 DoGSiteScorer 和 MOE 软件分析发现,酿酒酵母拓扑异构酶 II 有两个独特的热点,药物评分超过 0.6,而人类拓扑异构酶 IIα 主要的潜在靶点是 DNA 结合位点和 ATP 酶位点。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真菌和人类拓扑异构酶 II 的 TDL 结构域在结构和功能属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源于进化过程中的序列变化,使得真菌拓扑异构酶 II 的 TDL 结构域具有独特的结构。研究中发现的结构差异,如 K 环、α - 螺旋(或螺旋样区域)和螺旋支撑环区域的不同,以及酿酒酵母拓扑异构酶 II 中独特的亲水和疏水分子内相互作用模式,为抗真菌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潜在的药效基团区域(热点)。特别是真菌拓扑异构酶 II 中 HLR 区域不是像人类那样的刚性螺旋结构,以及其独特的能与 DNA 相互作用的螺旋支撑环区域,都有望成为设计选择性抑制真菌拓扑异构酶 II 的药物的重要靶点。这一研究成果为抗真菌药物的研发指明了新方向,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但已经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利用真菌和人类拓扑异构酶 II 结构差异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