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分析 NHANES 数据,探究可可碱摄入与牙周炎关系,发现其或为保护因素,意义重大。
在口腔健康领域,牙周炎是个 “大麻烦”。它是一种由微生物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破坏性疾病,就像口腔里的 “小怪兽”,会导致牙周组织受损,牙槽骨吸收,牙齿逐渐松动、脱落 。不仅如此,它还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众多全身性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可可碱(3,7 - 二甲基黄嘌呤)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精神活性兴奋剂,存在于可可、咖啡和茶中。它有着诸多生理作用,比如能放松平滑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近年来还发现它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效。然而,可可碱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却一直不明确,相关研究少之又少,这就像一片未被开垦的 “神秘土地”,吸引着科研人员去探索。
为了揭开这片 “神秘土地” 的面纱,遵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贵阳市口腔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Oral Health》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2009 - 2014 年的公开数据,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深入探究可可碱膳食摄入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先确定了研究对象,从 2009 - 2014 年的数据中筛选出有效数据,最终 9081 人纳入统计分析。对于可可碱摄入量,他们依据 NHANES 膳食数据,用美国农业部的自动多次通过法(AMPM)收集数据,取两天膳食可可碱摄入量的平均值进行分析。牙周炎的数据则来自 NHANES 数据库的口腔健康牙周部分,按照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美国牙周病学会(AAP)的定义进行分类。同时,研究人员还纳入了性别、年龄、种族等多个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作为协变量。在统计分析时,使用加权分析、随机森林法处理缺失数据,运用多种模型和检验方法,如加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数响应模型、效应修饰检验等,全面深入地分析数据。
研究结果令人眼前一亮。在基本人口学特征方面,研究对象年龄在 30 岁及以上,平均年龄 51.2±0.3 岁,男性约占 48%,女性约占 52%。除饮酒者外,其他协变量都与牙周炎显著相关。而且,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可可碱摄入量相对较低。
在可可碱摄入对牙周炎的影响上,经过加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Boxcox 转换后的可可碱摄入量和可可碱三分位数与牙周炎相关指标(牙周炎分类、平均牙周袋深度(mean PD)、平均临床附着丧失(mean AL)、PD≥4mm 位点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剩余牙齿数量呈正相关。这意味着可可碱摄入越多,牙周炎相关指标越向好的方向发展,牙齿也更不容易脱落。
进一步的亚组和效应修饰分析还发现,性别、年龄、种族、教育程度、吸烟和高血压等因素会影响可可碱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比如,在牙齿数量和 mean AL 相关分析中,性别有修饰作用,男性受益更多;年龄方面,56 岁以上人群在相关指标上受益更明显;非西班牙裔白人在部分指标上结果更有利等。
研究结论表明,可可碱膳食摄入与牙周炎呈负相关,这意味着可可碱可能是预防牙周炎的 “小卫士”,是一种保护因素。从公共卫生角度看,提高可可碱摄入有助于牙周炎的三级预防;在临床上,开发基于可可碱或其衍生物的药物,可能会阻止轻度牙周炎发展为更严重的阶段,为牙周炎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不过,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是横断面研究,无法确定可可碱摄入与牙周炎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可碱摄入量通过膳食调查计算,可能存在信息偏差;没有明确可可碱的具体来源;个人口腔卫生数据靠自我报告,可能不准确;可可碱摄入量分类不够细致。但这些不足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虽然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探索,但它就像一颗 “启明星”,照亮了口腔健康研究的新道路,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深入的研究,让我们更好地利用可可碱来守护口腔健康。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