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天然甜味剂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19日 来源:AMB Express 3.5
# 天然甜味剂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现状、挑战与展望
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过量摄入糖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长期高糖饮食可能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口腔疾病等。随着发展中国家糖摄入量的持续上升,消费者对低热量、安全的糖替代品需求日益增长,甜味剂应运而生。甜味剂分为天然和人工甜味剂,然而人工甜味剂的安全性和长期健康影响存在争议,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如产生含高浓度人工甜味剂的工业废水,影响蚯蚓肠道微生物组成,导致鱼类焦虑等。相比之下,天然甜味剂具有环保、健康、低热量和美味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天然甜味剂多为植物或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萜类(如罗汉果甜苷、甜菊糖苷(SGs)等)、黄酮类(如根皮苷、三叶苷等)、多元醇(如赤藓糖醇、木糖醇、甘露醇等)和甜蛋白(如索马甜、莫奈林、巴西甜蛋白等)。它们不仅安全、低糖、低热量,有助于管理高血糖和肥胖,还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如罗汉果甜苷可缓解湿肺、咳嗽和卵清蛋白诱导的肺部炎症,甜菊糖苷能改善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 ,三叶苷对治疗肝脏疾病有益。
但从植物中大规模提取天然甜味剂存在诸多问题,如工艺复杂、成本高、产量低且不环保,部分甜味剂结构复杂,反应条件苛刻,易产生副产物。因此,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天然甜味剂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该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
萜类天然甜味剂的生物合成起始于异戊烯焦磷酸(IPP)和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MAPP),它们可通过甲基赤藓糖醇磷酸(MEP)或甲羟戊酸(MVA)途径生成。
甜菊糖苷中,甜菊苷和莱鲍迪苷 A(Reb A)是主要成分,其合成过程是 IPP 和 DMAPP 在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和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GGPP)合酶的作用下,依次缩合生成法呢基焦磷酸(FPP)和 GGPP,GGPP 在 ent - 柯巴基焦磷酸合酶(ent - CPPS)和 ent - 贝壳杉烯合酶(ent - KS)等酶的催化下,经多步反应生成贝壳杉烯,再经过细胞色素 P450(CYP450)酶的作用,最终生成甜菊醇,甜菊醇在糖基转移酶(GTs)的作用下形成各种甜菊糖苷。
罗汉果甜苷是一类葫芦烷型三萜皂苷,其合成从角鲨烯在角鲨烯环氧酶(SQE)的催化下生成 2,3 - 氧化角鲨烯,再经一系列反应生成葫芦二烯醇,之后经过羟基化和糖基化修饰形成罗汉果甜苷。
甘草甜素(GL)和甘草次酸(GA)的生物合成也始于角鲨烯,角鲨烯在 SQE 的作用下生成 2,3 - 氧化角鲨烯,再经 β - 香树素合酶(β - AS)催化环化生成 β - 香树素,β - 香树素在 CYP450 酶的作用下经多步氧化生成 GA,GA 再在 UDP - 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糖基化生成 GL。
索马甜源自热带植物,有四种形式。其氨基酸序列已被确定,通过克隆索马甜 I 的 cDNA,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可实现其生产。研究发现,索马甜 I 中的一些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对其甜味起重要作用。
莫奈林由两条独立的肽链组成,其正确的三维结构是产生甜味的前提,高温下两条链会解离失去甜味。单链莫奈林(MNEI)可通过连接两条链获得,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巴西甜蛋白由 54 个氨基酸组成,其甜味主要受第 53 位残基影响,N 端缺少焦谷氨酸(pGlu)的形式更甜。
木糖醇的生物合成始于戊糖磷酸途径(PPP),葡萄糖 - 6 - 磷酸(G6P)经一系列酶的作用转化为木酮糖 - 5 - 磷酸,再经去磷酸化和还原反应生成木糖醇。
赤藓糖醇的合成主要依赖 PPP,葡萄糖在多种酶的作用下生成赤藓糖 - 4 - 磷酸,再经还原或磷酸化、去磷酸化等反应生成赤藓糖醇。
甘露醇的合成以果糖和葡萄糖为碳源,果糖 - 6 - 磷酸(F6P)可通过不同途径转化为甘露醇,在大多数原核生物中,甘露醇脱氢酶(MDH)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为辅因子,而在大多数真核真菌和酵母中,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为辅因子。
根皮苷和三叶苷属于二氢查耳酮(DHCs),通过苯丙氨酸途径合成。苯丙氨酸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 - 4 - 羟化酶(C4H)和 4 - 香豆酰 - CoA 连接酶(4CL)的催化下转化为对香豆酰 - CoA,再经一系列反应生成根皮素,根皮素在相应的糖基转移酶作用下分别生成根皮苷和三叶苷。
柚皮苷二氢查耳酮(NDC)可由三叶苷在 1,2 - 鼠李糖基转移酶(1,2Rhat)的作用下生成,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NHDC)是由新橙皮苷化学转化而来的强力甜味剂,虽缺乏其天然生产或生物合成的证据,但已有部分研究描述了其生物转化和合成途径。
2′ - FL 是人类母乳中最丰富的低聚糖,在体内由乳糖和鸟苷 5′ - 二磷酸 - L - 岩藻糖(GDP - L - 岩藻糖)在 α1,2 - 岩藻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合成。GDP - L - 岩藻糖可通过从头合成或补救途径生成,在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中均可实现 2′ - FL 的生物合成。
在甜菊糖苷的微生物生产中,通过引入异源 MVA 途径和 ent - 贝壳杉烯合成途径,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 ent - 贝壳杉烯的生物合成,再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基因表达,提高了甜菊醇和 Reb A 的产量。在酿酒酵母中,通过引入相关基因和优化发酵条件,实现了甜菊糖苷的高效合成,如通过工程化改造蔗糖合酶(SUS)和 SrUGT74G1 突变体,提高了 Rubusoside(Rub)的产量。
对于罗汉果甜苷,在酿酒酵母中重构葫芦二烯醇合成途径,通过过表达相关基因和敲低竞争途径基因,提高了葫芦二烯醇的产量,进而提高了罗汉果甜苷的产量。同时,对糖基转移酶进行改造,可有效合成不同种类的罗汉果甜苷。
在 GL 和 GA 的生产中,通过优化 CYP88D6 和细胞色素 P450 还原酶(CPR)的表达比例,提高了 11 - oxo - β - 香树素的产量,进一步优化代谢途径,实现了 GA 和 GL 在酿酒酵母中的高效合成。
索马甜在毕赤酵母和大肠杆菌中均有表达,通过优化表达载体、发酵条件和共表达分子伴侣等方式,提高了索马甜的产量和纯度。
莫奈林在大肠杆菌、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多种微生物中均有表达,通过定点突变和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莫奈林的热稳定性和产量。
巴西甜蛋白在乳酸克鲁维酵母和酿酒酵母中均有表达,通过密码子优化、融合信号肽和优化发酵条件等方式,提高了巴西甜蛋白的产量。
在黄酮类甜味剂的生产中,通过在酿酒酵母中过表达相关基因,提高了根皮素的产量,再通过转染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实现了根皮苷、三叶苷和 NDC 的生物合成。在大肠杆菌中,通过引入相关基因,提高了三叶苷的产量。
在木糖醇的生产中,通过对酿酒酵母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如过表达转录因子 Znf1、敲低 BUD21 基因,以及过表达 XYL1 和 XYL2 基因等,提高了木糖醇的产量。利用工业废水发酵生产木糖醇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此外,大肠杆菌和蓝藻等微生物也可用于木糖醇的生产。
赤藓糖醇的生产主要以解脂耶氏酵母为宿主,通过过表达相关基因、敲低竞争途径基因和优化发酵条件等方式,提高了赤藓糖醇的产量。同时,通过共培养和解脂耶氏酵母的固定化技术,也可提高赤藓糖醇的产量。
甘露醇的生产主要利用解脂耶氏酵母、乳酸乳球菌和明串珠菌等微生物,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基因工程改造,提高了甘露醇的产量。
微生物细胞工厂生物合成是生产 2′ - FL 的主要工业方法。在大肠杆菌中,通过优化 GDP - L - 岩藻糖合成途径、提高乳糖利用效率和优化发酵条件等方式,显著提高了 2′ - FL 的产量。同时,对 α1,2 - 岩藻糖基转移酶进行改造和优化,也可提高 2′ - FL 的产量。在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中,也通过不同的策略实现了 2′ - FL 的生物合成。
天然甜味剂因具有环保、健康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其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目前,大多数天然甜味剂已可通过微生物细胞工厂从头合成,部分如赤藓糖醇和甘露醇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但在生产后期,单一产品的分离和提取仍是一个挑战,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要探索更环保、高效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此外,大多数从头合成的天然甜味剂产量还不够高,无法满足工业需求。酶的催化效率是限制产量的关键因素,例如 UGT 的催化效率对萜类和黄酮类天然甜味剂的生产至关重要。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多组学技术挖掘更多高效的 UGT,以及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宿主,有望提高天然甜味剂的产量。
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可实现快速、高效、精确的基因编辑,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其应用于天然甜味剂的生物合成,有望提高微生物细胞工厂的开发效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也为天然甜味剂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助于实现天然甜味剂及其成分的高效全合成。
天然甜味剂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要在提高产量、优化生产工艺和开发新的生产技术等方面不断努力,以满足市场对天然甜味剂的需求。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