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来自深圳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为解决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萜类合成限制问题,构建 MVA 途径,提升了类胡萝卜素产量,为萜类生产提供新平台。
萜类化合物(Isoprenoids),又称类萜,是一类结构多样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制药、化工等行业应用广泛。它们均由异戊烯基焦磷酸(IPP)和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MAPP)衍生而来,而这两种物质可通过甲羟戊酸(MVA)和 2-C - 甲基 - D - 赤藓糖醇 4 - 磷酸(MEP)两条独立的途径合成。
MEP 途径最初在细菌中发现,后来在植物中也有发现,定位于质体,包含 8 个酶促反应。1 - 脱氧 - D - 木酮糖 5 - 磷酸合酶(DXS)、1 - 脱氧 - D - 木酮糖 - 5 - 磷酸还原异构酶(DXR)和异戊烯基异构酶(IDI)通常被视为限速反应的关键酶。研究表明,DXS 是 MEP 途径的首个代谢瓶颈,过表达它可增强碳流入该途径;DXR 在将 1 - 脱氧 - D - 木酮糖 5 - 磷酸(DXP)转化为 MEP 以及调节异戊二烯水平方面至关重要,在缺氮条件下,DXR 表达显著增加,还能刺激三七中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相较于单个基因的过表达,多个 MEP 途径基因的联合表达对萜类化合物的生产影响更为显著。
MVA 途径最早在动物和酵母中被鉴定,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因此也被称为细胞质途径。该途径包含 7 个酶促反应,消耗 2 分子还原型辅酶 II(NADPH)和 3 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生成 1 分子 IPP 或 DMAPP。其中的关键酶包括 3 - 羟基 - 3 - 甲基戊二酰辅酶 A 合酶(HMGS)、3 - 羟基 - 3 - 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HMGR)和甲羟戊酸激酶(MVK)。HMGS 的表达尤为重要,因为其产物 HMG-CoA 具有细胞毒性,高浓度时会抑制脂肪酸合成和细胞生长;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 HMGS 发生突变,110 位的丙氨酸被甘氨酸取代后,该酶的总反应速率提高了 140 倍。HMGR 在 MVA 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催化 HMG-CoA 转化为甲羟戊酸,此反应不可逆,是细胞质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调控节点。MVK 受下游代谢产物(如 DMAPP、IPP、香叶基焦磷酸(GPP)和法尼基焦磷酸(FPP))的负调控,对调节 MVA 途径意义重大。
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显示,某些生物,包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蓝藻和大多数绿藻,缺乏 MVA 途径,这极大限制了它们天然萜类化合物的合成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尝试人工构建 MVA 途径,以增强细胞内 IPP/DMAPP 的合成,促进高价值萜类化合物的生产。在大肠杆菌中,人工 MVA 途径取得了巨大成功,利用来自粪肠球菌的关键酶基因(如mvaS和mvaE)、来自马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mazei)的mvk基因以及来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pmk和pmd基因,实现了近 600mg/L 的异戊二烯产量;使用来自酿酒酵母(S. cerevisiae)的hmgS、hmgR、mvk、pmK和pmD基因,以及内源性Idi和aacT基因,构建人工 MVA 途径的菌株可生产高达 3.6g/L 的柠檬烯。在蓝藻中,人工 MVA 途径也成功实施,使异戊二烯产量提高了 2.5 倍。在植物中,烟草叶绿体中的人工 MVA 途径增加了异戊二烯代谢产物的合成,提高了甲羟戊酸、类胡萝卜素、甾醇、角鲨烯和甘油三酯的产量。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生长需求简单、光合效率高,是合成生物学中极具吸引力的模式生物,且因其无毒,便于进行安全的基因操作和工业应用。然而,莱茵衣藻仅依赖 MEP 途径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甾醇等内源性代谢物的合成提供 IPP 和 DMAPP,这限制了其异源合成萜类化合物的能力。MVA 途径的缺失成为充分挖掘其生物合成潜力的重大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将 MVA 途径引入莱茵衣藻,解决这一限制,为高价值萜类化合物的生产带来新变革。
实验所用的莱茵衣藻(UVM4)由 Bock 教授实验室提供,在含有 Tris - 乙酸 - 磷酸(TAP)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条件为光照 / 黑暗周期 16/8h,光通量密度 120μmol m?2 s?1,温度 25°C。利用添加抗生素(10μL/mL 的博来霉素,或 10μL/mL 的巴龙霉素和潮霉素)的平板筛选和保存转化体。
研究人员根据先前描述对基因进行优化并合成。MVA 途径分为两个功能模块,即上游模块和下游模块,以中间代谢物甲羟戊酸区分。上游模块基因包括mvaE和mvaS,下游模块基因包括mvk、pmk、mvaD、Idi。目前关于人工 MVA 途径的研究主要使用源自细菌的基因,但鉴于莱茵衣藻是真核生物,本研究选取了两组上游模块基因进行构建。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两步转化策略,研究人员成功在莱茵衣藻基因组中构建了完整且功能正常的 MVA 途径。引入源自粪肠球菌的上游 MVA 模块后,IPP 水平提高了 7 倍(达到 373.75±7.176μg/g DCW),而甲羟戊酸水平变化不显著,这突出了上游 MVA 模块在引导碳流向莱茵衣藻 IPP 合成中的关键作用。随后共转化下游模块基因,使总类胡萝卜素产量提高了 50%。转录组分析表明,参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基因显著上调,证实了代谢通量向萜类合成的重定向。
萜类化合物在制药、化妆品和食品等行业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从天然植物中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成本较高且劳动密集,萜类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也面临诸多挑战,大规模生产用于工业的萜类化合物仍是一大难题。本研究通过在莱茵衣藻中成功构建 MVA 途径,克服了莱茵衣藻代谢的固有局限,为高效、可扩展地生产各种萜类化合物和其他高价值化合物奠定了基础,使莱茵衣藻成为一个强大的生产平台。
娑撳娴囩€瑰宓庢导锔炬暩鐎涙劒鍔熼妴濠団偓姘崇箖缂佸棜鍎禒锝堥樋閹活厾銇氶弬鎵畱閼筋垳澧块棃鍓佸仯閵嗗甯扮槐銏狀洤娴f洟鈧俺绻冩禒锝堥樋閸掑棙鐎芥穱鍐箻閹劎娈戦懡顖滃⒖閸欐垹骞囬惍鏃傗敀
10x Genomics閺傛澘鎼isium HD 瀵偓閸氼垰宕熺紒鍡氬劒閸掑棜椴搁悳鍥╂畱閸忋劏娴嗚ぐ鏇犵矋缁屾椽妫块崚鍡樼€介敍锟�
濞嗐垼绻嬫稉瀣祰Twist閵嗗﹣绗夐弬顓炲綁閸栨牜娈慍RISPR缁涙盯鈧鐗哥仦鈧妴瀣暩鐎涙劒鍔�
閸楁洜绮忛懗鐐寸ゴ鎼村繐鍙嗛梻銊ャ亣鐠佹彃鐖� - 濞e崬鍙嗘禍鍡毿掓禒搴n儑娑撯偓娑擃亜宕熺紒鍡氬劒鐎圭偤鐛欑拋鎹愵吀閸掔増鏆熼幑顔垮窛閹貉傜瑢閸欘垵顫嬮崠鏍掗弸锟�
娑撳娴囬妴濠勭矎閼崇偛鍞撮摂瀣鐠愩劋绨版担婊冨瀻閺嬫劖鏌熷▔鏇犳暩鐎涙劒鍔熼妴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