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精准预测可切除胃癌(G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研究人员构建基于 CONUT 评分的列线图,该图预测能力强。
胃癌(Gastric Cancer,GC)作为全球范围内消化系统中极为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 2020 年,全球新增胃癌病例超过百万,死亡人数约 76.9 万。手术是可切除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即便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患者的预后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年龄、营养状况、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临床医生主要依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肿瘤淋巴结转移(AJCC-TNM)分期系统来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然而,影响胃癌预后预测的因素众多,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仅依靠 TNM 分期进行预测的准确性有限。因此,探寻一种更为全面、精确且可靠的评估方法,对于预测胃癌患者的术后结局至关重要。
众多研究表明,术前营养状态等宿主特异性因素以及肿瘤相关因素会对胃癌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控制营养状态(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综合了血清白蛋白(ALB)、胆固醇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能够反映患者术前的营养和免疫状态。自 2005 年首次报道以来,其在预测根治性胃切除术后短期和长期预后方面的价值得到了多项临床研究的认可。但 CONUT 评分对预后的预测能力尚未得到数值验证。
在此背景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 CONUT 评分以及患者年龄、肿瘤特征等重要参数的列线图(nomogram),以精准预测可切除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回顾性招募了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由同一组外科医生进行潜在治愈性根治性胃切除术的 404 例患者。研究的纳入标准包括经术前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癌、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年龄超过 18 岁且具备完整的临床和病理数据;排除标准有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仅进行 R1/2 切除、胃残端癌、肿瘤有远处转移以及姑息性手术等。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研究人员从患者病历中收集并记录了临床和病理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活习惯、身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位置和大小、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神经和血管侵犯情况、术前血液检查指标等,并根据特定标准计算 CONUT 评分。通过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对患者进行跟踪监测,随访截至 2023 年 3 月,总生存期定义为从手术日期至最后一次随访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
在统计分析方面,研究人员使用 X-tile(3.6.1)、SPSS(26.0)和 R(4.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确定相关变量的截断值,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分类变量,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利用 Kaplan-Meier 方法生成生存曲线并通过对数秩检验评估差异,构建列线图并使用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 Harrell 一致性指数(C-index)等评估其性能,还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其临床实用性,P 值小于 0.05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患者特征方面,404 例患者中,女性 110 例(27.2%),男性 294 例(72.8%),年龄范围为 39 - 88 岁,中位年龄 68 岁。随访期的中位时间为 28 个月,1、2、3 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 86.8%、76.0% 和 68.2%。不同 pTNM 分期的患者数量分别为:I 期 108 例(26.7%),II 期 103 例(25.5%),III 期 193 例(47.8%)。肿瘤分化程度方面,高分化 42 例(10.4%),中分化 69 例(17.1%),低分化或未分化 293 例(72.5%)。
通过分析术前 CONUT 评分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发现,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肿瘤大小、神经侵犯、血管侵犯以及总生存期与 CONUT 评分相关;而性别、BMI、饮酒、吸烟、高血压、糖尿病(DM)、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25(CA125)和糖类抗原 199(CA199)与 CONUT 评分无关。
Cox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HGB、血清 ALB、血清 CEA、CONUT 评分、肿瘤大小、pT 分期、pN 分期、神经侵犯、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和术后化疗等因素均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多因素分析则表明,年龄、CONUT 评分、pT 分期、pN 分期和神经侵犯是独立的预后风险因素。Kaplan-Meier 分析显示,高 CONUT 评分与较短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且在 I 期和 III 期胃癌患者中,CONUT 评分的预测意义显著,但在 II 期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
基于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研究人员构建了包含年龄、CONUT 评分、pT 分期、pN 分期和神经侵犯的列线图,用于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该列线图根据各变量的加权总分,能够确定相应的 1、2、3 年总生存期。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度较高。
在列线图性能方面,其预测总生存期的 1、2、3 年 AUC 分别为 0.827、0.823 和 0.865,而仅使用 pTNM 分期预测的 AUC 分别为 0.726、0.738 和 0.744;列线图模型和 pTNM 分期预测总生存期的 C-index 分别为 0.792(95% CI:0.755 - 0.829)和 0.718(95% CI:0.683 - 0.753)。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在广泛的决策阈值概率范围内具有正的净收益。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基于 CONUT 评分的预后列线图,增强了传统 TNM 分期系统对可切除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能力。该列线图是一种客观、可靠的工具,有助于识别预后风险较高的患者,为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不过,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存在潜在偏倚;缺乏外部验证,CONUT 评分的预测效用需在更多人群研究中确认;对术后并发症和营养补充信息的研究不足等。未来需要开展多中心研究和更广泛的人群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些研究结果。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