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携手共创更佳手术效果":跨学科协作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DCR)三年疗效分析
《The Egypti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Better Handshake Together”: 3 years i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of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17日 来源:The Egypti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0.4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一项关于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DCR)的创新研究。针对传统外路手术存在瘢痕明显等问题,马来西亚研究团队通过眼科整形与鼻科团队协作,对58例鼻泪管阻塞(NLDO)患者实施联合EDCR手术。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成功率82.4%,证实跨学科协作可优化手术效果,尤其发现过敏性鼻炎是功能性失败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泪眼汪汪的困扰可能比想象中更普遍。鼻泪管阻塞(NLDO)导致的溢泪症状影响着全球约3%的人群,传统的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External DCR)虽成功率高达90%,但面部瘢痕和手术创伤始终是患者的心头之痛。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scopic DCR, EDCR)逐渐崭露头角,但其成功率波动在74.7%-100%之间,这种差异究竟从何而来?马来西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Kai Ping Ong等人在《The Egypti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发表的研究给出了创新解答。
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双专科协作"模式,由鼻科专家负责鼻腔入路操作,眼科整形团队精准定位泪道结构。这种分工充分发挥了各自专业优势:鼻科医生娴熟处理鼻腔解剖,眼科医生则凭借对泪道系统的深刻理解,通过Bowman探针精确定位共同小管开口——这个关键解剖标志决定了骨窗开凿的上界,确保整个泪囊充分暴露。这种协作模式突破了传统单科手术的局限。
技术方法上,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2019年58例EDCR手术。所有病例均由固定团队完成标准化操作:鼻科团队制作后基底的"C"形黏膜瓣,使用Kerrison咬骨钳和骨凿创建足够大的骨窗;眼科团队同期经小管探针定位,指导泪囊充分暴露和精准切开。术后随访采用双重评估标准:既通过内镜观察解剖通畅性,又结合患者症状改善判定功能性成功。
研究结果呈现丰富发现。在手术效果方面,1个月和3个月成功率均为84.5%,6个月时82.4%,1年随访(21例)降至76%,证实了疗效随时间递减的规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6个月时的失败分析:解剖性失败率6%,全部需二次手术;功能性失败率达12%。深入分析发现,术后肉芽/粘连形成是解剖失败的主因(p=0.02),而过敏性鼻炎(AR)与功能性失败显著相关(p=0.04)。这提示我们,单纯手术成功不等于症状缓解,鼻腔黏膜的炎症状态同样关键。
讨论部分揭示了更深层的临床启示。首先,跨学科协作使EDCR达到媲美传统外路手术的效果(82.4% vs 文献报道的90%),且避免了面部瘢痕。其次,研究颠覆了多个传统认知:高龄(>60岁)、慢性鼻窦炎、泪囊炎病史和糖尿病均不影响手术效果,扩展了手术适应症。但最关键的是发现AR与功能性失败的关联,这解释了为何部分解剖成功的患者仍感不适——鼻腔过敏炎症可能影响泪液引流功能。
这项研究的临床意义深远。它确立了一种可复制的手术协作模式,证明专业化分工能提升手术精度;同时提醒临床医生要重视围手术期过敏管理。文末作者强调,EDCR不应被视为单纯的"技术活",而需要鼻科和眼科的持续协作,从术前评估到术后随访形成闭环管理。这种"1+1>2"的协作理念,或许正是提高EDCR成功率的那把金钥匙。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