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伊朗前部巩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局: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Journal of Ophthalmic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Scleritis in Iran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17日 来源:Journal of Ophthalmic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 2.9
编辑推荐:
推荐语:为解决伊朗人群巩膜炎流行病学数据缺失问题,Sahba Fekri团队回顾性分析了2008-2018年Labba finejad医学中心65例(83眼)前部巩膜炎病例。研究发现女性占比77%,61.5%为特发性,坏死型预后最差。该研究首次系统描绘了伊朗巩膜炎的临床图谱,为中东地区诊疗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巩膜炎这个听起来专业的眼科疾病,实则与每个人的眼健康息息相关。当坚韧的巩膜(俗称"眼白")发生炎症时,患者会经历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眼痛的多重折磨,严重者甚至面临失明风险。有趣的是,这种疾病的"性别偏好"十分明显——全球数据显示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3倍,但背后的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伊朗这样的中东国家,关于巩膜炎的流行病学数据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医生们不得不依赖欧美国家的研究数据来指导临床实践,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显然存在巨大隐患。
正是意识到这一知识鸿沟,来自Shahid Beheshti医科大学眼科研究中心的Sahba Fekri和Reza Esmaili Fallah等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开创性工作。他们系统回顾了2008至2018年间Labba finejad医学中心收治的65例(83眼)前部巩膜炎病例,首次描绘了伊朗人群的疾病特征图谱。这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Ophthalmic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上,为中东地区的眼科诊疗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研究方法上,团队采用ICD编码检索电子病历,严格遵循Watson和Hayreh分类标准进行亚型诊断。通过系统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ESR、CRP、ANCA等免疫指标)和治疗随访数据,结合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6软件),全面评估了不同亚型的临床差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病例均经过10%去氧肾上腺素激发试验确诊,并排除了后部巩膜炎等诊断不明确的病例。
研究结果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发现:
"背景"部分揭示,伊朗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4.8岁(11-81岁),女性占比高达77%,与全球趋势一致但较欧美人群更年轻。有趣的是,28%患者初诊时即为双眼发病,这一比例在随访期间攀升至44.6%,提示疾病具有潜在的双侧进展倾向。
"方法"章节详细记录了诊断流程,特别强调了对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的筛查。通过全面的血清学检测(包括RF、ANA、抗CCP抗体等)和风湿科会诊,团队发现36.9%病例存在免疫相关疾病,其中6例(9%)是以巩膜炎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自身免疫病。
"结果"部分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弥漫型(57%)和结节型(29%)占据主导,而凶险的坏死型仅占14%。表3显示坏死型与类风湿关节炎(RA)和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存在显著关联(各占33%)。治疗方面,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71%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占35%),21%需静脉甲强龙冲击治疗。
"讨论"环节的发现更具临床价值:尽管坏死型占比最低,但其视力预后最差(最终LogMAR视力0.52 vs 弥漫型0.0),88.9%出现巩膜变薄等并发症。而令人意外的是,各亚型的复发率(30.5%总体)和治疗持续时间(平均17.96个月)并无统计学差异。表4特别指出,坏死型患者发生巩膜穿孔(11.1%)和完全失明(11.1%)的风险显著增高。
这项研究的结论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填补了中东地区巩膜炎流行病学数据的空白,证实伊朗患者具有更年轻化的发病特点。其次,研究强调了系统性免疫疾病筛查的重要性——约10%患者通过巩膜炎发现了潜在的RA或GPA。最重要的是,研究量化了坏死型亚型的恶劣预后,为临床医生敲响警钟:这类患者需要更积极的免疫抑制治疗和更严密的随访监测。
论文的讨论部分深入剖析了数据背后的临床启示:虽然特发性病例占61.5%,但研究者建议对所有巩膜炎患者进行系统性评估,因为相当比例(9%)的自身免疫病是通过眼部表现才得以确诊。团队特别指出,伊朗患者的RA和GPA共病率(合计23%)高于部分亚洲国家,但低于欧美数据,这种差异可能反映遗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关于治疗策略,研究证实免疫抑制剂(尤其是硫唑嘌呤)在伊朗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本土化证据。
这项研究虽然存在回顾性设计的固有局限,但其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为伊朗建立了首个巩膜炎临床数据库,更通过详实的数据证明:在不同地域和种族背景下,巩膜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可能存在重要差异。这一发现对全球化时代的精准医疗实践具有深远启示,提醒医学界需要更多本土化研究来指导临床决策。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