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a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Atrial and ventricular strain changes after transcatheter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repaired tetralogy of Fallot: a feature tracking cardiac MRI study
编辑推荐:
为探究肺动脉瓣置换术(PVR)对法洛四联症(TOF)修复术后患者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经导管 PVR 术后心房和心室心肌应变变化的特征追踪心脏磁共振成像(MRI)研究。结果显示该手术显著改善心房和心室应变参数,对评估心肌功能意义重大。
在医学领域,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正虽能解决部分问题,但常引发肺动脉瓣反流,进而导致心室扩张、收缩功能障碍、心房扩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如引发右心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目前,对于肺动脉瓣置换术在改善长期临床结局和逆转心房、心室重构方面的作用,医学上还存在诸多争议,缺乏足够明确的结论。而且,传统超声心动图技术受右心室复杂几何结构和有限声窗的限制,难以准确评估心肌变形情况,无法及时发现早期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不利于全面管理患者病情和进行风险分层。因此,深入研究肺动脉瓣置换术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迫在眉睫。
来自土耳其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他们对 18 例法洛四联症修复术后行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心脏 MRI 技术在术前和术后进行检查,并通过特征追踪应变分析评估心房和心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每搏输出量均下降,而左、右心室射血分数保持不变;左、右心房的储器、管道和泵应变测量值显著改善;左心室整体圆周、纵向和径向应变均有所提高;右心室整体圆周应变明显改善,但纵向和径向应变无显著变化。这意味着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能显著增强心房和心室应变参数,对整体心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apa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上,为临床评估法洛四联症修复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回顾性收集了 2019 - 2022 年行导管 PVR 的法洛四联症修复患者的心脏 MRI 数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 18 例患者。采用 1.5 - Tesla 的 MRI 设备进行扫描,运用心电图门控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和相位对比成像序列获取图像。通过心脏成像软件 Circle 对双心室容积、功能、应变和血流进行分析,手动修正轮廓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利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术前术后各项参数。
研究结果具体如下:
- 患者基本信息:18 例患者(男 11 例,女 7 例),初次手术年龄中位数为 18 个月,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年龄中位数为 14.5 岁。使用 Edwards -Sapien? 肺动脉瓣的有 12 例,Myval? T.H.V. 肺动脉瓣的有 6 例,7 例患者在手术时进行了左肺动脉支架置入。
- 心室容积、功能和肺动脉反流分数:术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每搏输出量指数显著改善,右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左心室仅收缩末期容积指数显著下降,其余参数无明显变化;肺动脉反流分数显著改善。
- 心房大小、三尖瓣反流和 QRS 时限:术后右心房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显著降低,左心房容积无明显变化;三尖瓣反流程度显著减轻;QRS 时限无明显变化。
- 心房和心室应变测量:术后左、右心房的储器、管道和泵应变值均显著提高,但应变率参数大多无差异;左心室整体圆周、纵向和径向应变显著改善,右心室仅整体圆周应变显著改善,纵向和径向应变无明显变化。
- 相关性分析:右心房应变与多个参数存在相关性,但大多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应变中,仅肺动脉反流与径向应变呈显著负相关;左心室应变中,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与圆周应变呈显著负相关。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可显著改变心房和心室应变参数,虽对心脏容积和功能特征影响不显著,但对心肌功能有积极作用。特征追踪心脏 MRI 应变分析可纳入法洛四联症修复后的成像方案,用于评估心肌功能。不过,该研究存在局限性,如回顾性研究、样本量小和单中心研究等,未来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纵向研究进一步验证。总体而言,该研究为法洛四联症修复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