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Ophthalmologie》:Sekund?re Kalzifizierung einer multifokalen additiven Intraokularlinse
编辑推荐:
在白内障手术中,多焦点附加人工晶状体(IOL)能实现可逆三焦点视力,但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为探究其继发钙化问题,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等研究人员,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IOL 钙化是亲水人工晶状体的罕见晚期并发症,常需更换 IOL。这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在眼科医疗领域,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治疗是恢复视力的有效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多焦点附加人工晶状体(IOL)被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手术,旨在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视力,尤其是实现可逆的三焦点视力 ,让患者在不同距离下都能清晰视物。然而,这类手术并非一帆风顺,术后并发症逐渐成为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难题。其中,IOL 的继发钙化问题尤为突出,不仅影响患者视力恢复,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眼部健康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多焦点附加 IOL 继发钙化的原因、机制及应对策略,成为眼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眼科(Augenklinik, Universit?tsklinikum Heidelberg)以及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卡尔?古斯塔夫?卡鲁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Klinik und Poliklinik für Augenheilkunde, Universit?tsklinikum Carl Gustav Carus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t Dresden)的研究人员 Lars H. B. Mackenbrock、Timur M. Yildirim、Gerd U. Auffarth 和 Ramin Khoramnia 等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Die Ophthalmologie》杂志上,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研究人员主要采用了病例分析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研究选取了一位具有典型症状的患者,通过详细记录其手术史、术后情况以及视力变化过程,收集关键信息。同时,利用 OCT 对患者眼部进行检查,清晰观察到 IOL 的钙化情况及其位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直观的数据支持。
研究结果如下:
一位 40 岁女性患者,自 2021 年因后囊下白内障(Cataracta subcapsularis posteriora)接受白内障手术后,视力逐渐下降,从最初的 0.8 降至 0.4,且视物模糊如牛奶状,伴有眩光增加。手术中,为实现可逆三焦点视力,医生植入了 RAO 800C+13.5dpt 作为囊袋内 IOL,以及 Sulcoflex Trifocal 703F 作为附加 IOL。术后,患者经历了一系列并发症,先是术后 3 天因疑似眼内炎进行了玻璃体切除术并注入硅油,3 个月后取出硅油时发现固定在睫状沟的 IOL 半脱位,不得不再次手术复位。3 年后,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真正原因浮出水面 —— 附加 IOL 发生了继发钙化。通过前节 OCT 检查发现,钙化位置明确位于 IOL 前表面。
IOL 钙化是亲水人工晶状体的一种罕见晚期并发症,尤其在玻璃体切除术和后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更为常见。而疏水的后房晶状体则未受钙化影响。钙化产生的局部混浊通常出现在晶状体前表面,会导致散射光增加,进而降低对比度和视力。在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就凸显了这一问题,由于 IOL 钙化严重影响视力,更换 IOL 成为必要选择。不过,与囊袋固定的 IOL 不同,附加 IOL 更换相对容易。
综合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多焦点附加 IOL 的继发钙化是影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这一并发症与人工晶状体的材质(亲水或疏水)密切相关。亲水人工晶状体在特定手术(如玻璃体切除术)后更易发生钙化,而疏水人工晶状体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一发现为眼科医生在选择 IOL 时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他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是否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等,更合理地选择人工晶状体,从而降低术后 IOL 钙化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已经出现 IOL 钙化的患者,医生也能依据研究结果,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例如及时更换附加 IOL,以改善患者视力。该研究成果在眼科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解决白内障术后 IOL 继发钙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