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科疾病中,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传统的手术方式是玻璃体切除术(Vitrectomy)联合气体填充,其中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剥离术虽为治疗 MH 的金标准,但对于大尺寸的 MH,其闭合率差异较大,仅在 40% - 80% 之间。此前,多种新方法不断涌现,如倒置 ILM 瓣技术,虽有高成功率,但存在 ILM 瓣在术中翻转等问题;其他如 PFO 辅助瓣技术也面临瓣脱位等困扰。在此背景下,为解决大尺寸 MH 手术难题,提升手术效果,来自美国 Broward Health 眼科、Specialty Retina Center、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Herbert Wertheim 医学院以及 Loma Linda 大学眼科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使用分散黏弹辅助倒置内界膜(VILM)瓣技术治疗全层 MH 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杂志上,为 MH 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人员主要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患者实施标准的 23-gauge 3-port 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术中使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染色 ILM,用分散性眼科黏弹剂(VISCOAT)辅助 ILM 瓣定位,术后使用 25% 浓度的六氟化硫(SF6)气体填充,并让患者保持俯卧位 3 天。同时,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对患者进行全面眼科评估,包括验光、测量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以及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