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停用博舒替尼可逆转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肌酐升高:基于OCT2抑制机制的可逆性肾功能异常研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Stopping bosutinib reverses bosutinib-induced elevation of serum creatini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17日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 1.7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日本秋田大学团队针对博舒替尼(BOS)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时出现的血清肌酐(sCre)升高现象展开研究。通过分析11例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3个月数据,发现BOS通过抑制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CT2)导致可逆性sCre升高,SLC22A2 808G/G基因型患者更显著。该研究证实BOS相关肾功能异常为实验室假象,为临床鉴别真性慢性肾病(CKD)提供重要依据,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
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时代,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生存期已接近常人,但药物长期毒性成为新的临床挑战。其中,博舒替尼(BOS)作为第二代TKI,虽动脉闭塞事件风险较低,但约10-24%患者出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机制尚未明确。秋田大学研究人员Maiko Abumiya团队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一例因乳腺癌停用BOS的患者,此前升高的血清肌酐(sCre)竟迅速回落。这提示BOS可能通过可逆机制影响肾功能评估,而非造成实质性肾损伤。
为验证这一假设,团队开展回顾性研究,纳入11例接受BOS治疗并符合停药标准的CML患者。通过监测治疗前后及停药3个月的sCre变化,结合SLC22A2 808G>T基因分型和药物浓度监测,揭示BOS对肾功能影响的本质特征。该研究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为临床区分真性慢性肾病(CKD)与药物性实验室异常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采用PCR-RFLP检测SLC22A2 808G>T多态性;2)HPLC测定血浆BOS谷浓度(C0);3)动态监测sCre和eGFR;4)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研究结果部分:
《病例报告》展示典型病例:74岁女性(SLC22A2 808G/G型)停用BOS后sCre从0.77降至0.61 mg/dL,再用药又回升,证实BOS与sCre变化的因果关系。
《患者特征与BOS治疗》显示队列特点:中位年龄55岁,SLC22A2 808G/G型占82%,中位BOS剂量350 mg/天,治疗中位49个月。BOS C0与剂量无相关性(ρ=0.923)。
《BOS治疗前后sCre变化》显示:sCre中位数从治疗前0.63升至治疗后0.75 mg/dL(P=0.003),4例达CKD 3a级(eGFR<60 mL/min/1.73 m2)。SLC22A2 808G/G型患者sCre增幅显著高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0.18 vs 0.035 mg/dL, P=0.044)。
《停药后sCre变化》证实可逆性:停药3个月sCre中位数从0.80降至0.68 mg/dL(P=0.005),仅1例合并NSAIDs使用的老年患者保持CKD 3a级。
研究结论指出,BOS通过抑制肾小管OCT2转运体导致sCre蓄积,这种效应具有剂量非依赖性、基因型依赖性(SLC22A2 808G/G型更显著)和完全可逆性特征。与伊马替尼等TKI引起的不可逆CKD不同,BOS相关sCre升高是实验室假象,无需调整治疗方案。临床可通过尿检、胱抑素C等指标鉴别真性肾损伤。该研究不仅阐明BOS肾毒性的独特机制,更为TKI治疗监测提供重要循证依据——在eGFR下降时,基因检测结合停药试验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中断。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