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Nederlands Tijdschrift voor Diabetologie》上,为相关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技术方法来开展研究。在探究果糖相关问题时,进行了小鼠实验,通过基因敲除特定小鼠的相关基因来研究其影响;还开展了流行病学研究,利用如 Maastricht Studie 这样的大型人群队列进行分析;同时进行了基因研究(孟德尔随机化),检测人群中酮己糖激酶(KHK)基因变异情况等。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多个大型队列研究的数据,像 UK Biobank、The Whitehall II Study、De Maastricht Studie 等;还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如18F -FDG PET/CT 扫描来检测血管壁炎症;并且开展了低血糖钳夹实验,研究低血糖对炎症的影响。
研究结果如下:
果糖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野生型(对照)小鼠、醛缩酶 B 基因敲除(ALDOB - KO)小鼠和醛缩酶 B 与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基因敲除(ALDOB - GCKR - DKO)小鼠,发现 ALDOB - KO 小鼠的 DNL 比对照小鼠更多,而基因敲除 GKRP 会使 ALDOB - KO 小鼠的 DNL 减少;在另一组实验中,使用野生型小鼠、ALDOB - KO 小鼠和通过病毒载体降低肝脏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的 ALDOB - KO 小鼠,发现降低肝脏 ChREBP 会使 ALDOB - KO 小鼠的 DNL 减少。由此得出,果糖通过 GKRP 和 ChREBP 对醛缩酶 B 缺陷小鼠的 DNL 有间接影响。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 Maastricht Studie 队列发现,水果汁和软饮料中的果糖与近 4000 名参与者的肝脏脂肪有关,而水果中的果糖则无此关联。在基因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 Maastricht Studie 中参与者尿液样本中的果糖,并研究酮己糖激酶基因变异情况,发现在 UK Biobank 等大型数据集中,携带酮己糖激酶基因变异的人肝脏脂肪更少,且对 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保护作用。综合这些研究得出,果糖是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生的原因,且水果汁和软饮料中的果糖可能比水果中的果糖更易导致肝脏脂肪变性。
糖尿病与痴呆、抑郁症:研究人员分析 UK Biobank、The Whitehall II Study 和 De Maastricht Studie 这三个大型队列研究的数据,发现 2 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于非糖尿病患者,随着更多风险因素达到健康标准,患痴呆和抑郁症的额外风险逐步降低。在研究微血管功能时,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视网膜微循环来间接研究大脑微循环,在 Multi - 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和 De Maastricht Studie 两个大型队列研究中发现,视网膜微血管功能参数与患抑郁症的风险有关,但视网膜血管直径与抑郁症风险的关联在两个研究中方向相反,表明其作为微血管功能参数的解释较为复杂。这说明控制糖尿病风险因素不仅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能预防痴呆和老年抑郁症,且微血管功能可能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