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掌跖脓疱病作为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与Th17细胞可塑性的潜在关联:叙述性综述
《Dermatology and Therapy》:Palmoplantar Pustulosis as an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 with a Possible Relevance of Th17 Cell Plasticity: A Narrative Review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17日 来源:Dermatology and Therapy 3.5
编辑推荐:
推荐语:这篇综述深入探讨了掌跖脓疱病(PPP)独特的免疫学特征,指出其与斑块型银屑病(plaque psoriasis)的差异——尽管两者共享IL-23-Th17轴通路,但生物制剂在PPP中疗效有限。作者创新性提出Th17细胞可塑性(Th17 plasticity)可能通过产生Th2特征细胞(Th17/Th2)参与PPP发病,并系统分析了吸烟、黏膜免疫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疾病异质性中的作用,为开发靶向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掌跖脓疱病(PPP)是一种以手掌和足底无菌性脓疱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病程呈现显著异质性——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皮损,另一些则呈现反复缓解-复发的模式。近年研究将其归类为皮肤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IMID),但其发病机制与斑块型银屑病存在本质差异,这突出体现在针对IL-23-Th17轴的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古塞奇尤单抗)在PPP中的疗效明显弱于银屑病。
治疗现状的启示
临床数据显示,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阿普斯特在PPP中展现出与生物制剂相当的疗效,甚至在某些指标上更优。这种差异提示PPP可能存在超越经典IL-23-Th17轴的其他通路激活。值得注意的是,针对IL-36受体的生物制剂斯泊利单抗在PPP试验中同样未达预期,进一步强化了该疾病的独特免疫学特征。
Th17细胞可塑性的关键作用
最新免疫学研究颠覆了传统Th细胞亚型严格分化的认知,发现Th17细胞在微环境刺激下可表现出其他亚型特征。在PPP中,McCluskey团队通过RNA测序发现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同时表达CD161(Th17标记)和GATA3(Th2转录因子)的Th17/Th2细胞。这类混合表型细胞与重症哮喘中的糖皮质激素抵抗相关,可能解释PPP患者对局部激素治疗的低反应性。
吸烟与Th17/Th1细胞的关联
流行病学显示PPP患者中吸烟者比例显著增高。机制研究表明,烟草提取物可促进Th17细胞活化,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发现的IFNγ+Th17/Th1细胞在重度吸烟者中更为突出。这为解释吸烟加重PPP病情的现象提供了细胞学基础——烟草可能通过诱导Th17向Th1表型转化加剧炎症。
黏膜-皮肤轴假说
日本学者发现多数PPP患者伴发牙周炎或扁桃体炎,而欧洲病例常与麸质敏感相关。动物模型支持这一假说:肠道菌群诱导的Th17细胞可迁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炎(EAE)。临床观察显示,病灶性扁桃体切除可使部分PPP患者获得长期缓解,其切除组织中检测到皮肤归巢受体CLA+的Th17细胞,暗示黏膜部位激活的Th17细胞可能向掌跖皮肤迁移。
疾病异质性的调控机制
PPP皮损中同时存在促炎因子(IL-17A、TNFα)和抗炎因子IL-10的上调,FoxP3+Treg细胞在真皮乳头层的浸润提示免疫调节失衡。类似多发性硬化(MS)中的发现,Th17细胞可转分化为FoxP3-调节型1T细胞(Tr1)产生IL-10,这种动态平衡可能解释PPP的缓解-复发病程特征。
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PPP研究面临动物模型缺乏的挑战。基于现有证据,探索Th17/Th2细胞在汗腺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开发靶向IL-4R/IL-13R的双通路抑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以及评估新型TYK2抑制剂对Th1/Th17双重抑制效果,可能成为突破治疗瓶颈的关键策略。对病灶不同阶段进行单细胞测序将有助于揭示Th17细胞可塑性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