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探究新冠疫情对血培养污染(BCC)发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其发生率在疫情期间及之后显著上升,意义重大。
《新冠疫情期间及之后血培养污染发生率显著上升:一项不容忽视的研究》
在医疗领域,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血培养作为诊断血流感染的关键手段,能帮助医生确定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然而,血培养污染(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BCC)这一问题却长期困扰着医疗工作者。BCC 指在标本采集或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微生物,并非患者体内真正的致病菌,但却会导致诸多麻烦,比如让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微生物检测工作量,还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前,虽然有研究发现新冠疫情期间 BCC 发生率有所上升,但关于疫情对其长期影响的研究还十分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深入了解新冠疫情对 BCC 发生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来自日内瓦大学医院(HUG)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其成果发表在《Infection》杂志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回顾性观察队列研究方法。他们收集了日内瓦大学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的所有 BCC 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医院感染控制团队前瞻性的全院监测。在统计分析时,研究人员将总血培养样本数作为分母,运用多种统计检验方法比较不同时间段 BCC 的差异,还通过分段泊松回归模型评估 BCC 发生率比(IRRs),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研究结果如下:
- BCC 总体情况:在研究期间,共采集了 456,873 份血培养瓶样本,其中发现 1,247 例 BCC,污染率为 0.27%。BCC 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62 岁,男性占 59.5%。
- 不同时间段 BCC 特征:在新冠疫情前、疫情期间和疫情高峰后,BCC 的数量分别为 252、464 和 531 例。疫情期间,重症监护病房(ICU)的 BCC 比例增加(27.4%),疫情高峰后又降至基线水平(17.3%);而其他病房在疫情高峰后的 BCC 比例仍保持较高水平(42.2%)。从病原体来看,最常见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但在研究期间其比例有所下降,链球菌的比例则略有上升。
- BCC 发生率变化趋势:BCC 的月度发生率在研究期间呈上升趋势,最低为 2019 年 10 月的 0.56/1000 样本,最高为 2023 年 5 月的 5.74/1000 样本。与新冠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 BCC 的 IRR 为 1.84(95% CI 1.58 - 2.15),疫情高峰后为 2.29(95% CI 1.97 - 2.66),均有显著增加。敏感性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结果。
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指出,此次研究表明新冠疫情期间及之后 BCC 的发生率显著上升,且疫情高峰后其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这一现象凸显了恢复最佳无菌血培养采集操作的挑战,也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探究导致 BCC 发生率增加的持续因素。BCC 是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无菌操作的不足,如采集技术不佳、皮肤消毒不充分等。疫情后的持续高污染率原因可能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特殊、人员流动、医学教育受影响以及个人防护设备带来的操作不便等,此外,疫情疲劳导致的卫生协议遵守度下降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虽然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结果可能无法推广到其他中心、无法确定与新冠疫情的直接关系等,但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后续改进血培养采集操作、降低 BCC 发生率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提醒医疗工作者要重视 BCC 的临床影响,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