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围绕模型驱动药物研发(MIDD)中动态工具的监管复用性开展研究,为提升研发效率提供方向。
在现代药物研发的浪潮中,新药的开发过程就像一场复杂而精密的拼图游戏,每一块 “拼图” 都至关重要。模型驱动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方法,正是这场拼图游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已然成为新药研发的基石。它借助各种基于暴露、生物学和药理学的模型,从临床前和临床数据中挖掘宝贵信息,助力解决药物研发和监管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然而,构建这些模型并非易事,不仅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还依赖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每一个模型的诞生,都像是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需要反复打磨、不断迭代,随着新数据和知识的涌现,持续更新完善。这无疑增加了研发的成本和时间,限制了模型的广泛应用。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提升模型的复用性成为了关键突破口。在此背景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复杂仿制药研究中心(CRCG)联合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研讨会,围绕 “新药领域动态工具的监管接受途径” 展开深入探讨。来自 FDA、行业和学术界的众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解决这一难题出谋划策。此次研讨会的成果,为新药研发中的模型复用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相关研究发表在《Pharmaceutical Research》杂志上。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对行业现状的调研和分析,以及对已有的模型实例进行评估。他们详细探讨了如适应性目的计划(Fit-for-Purpose,FFP)和模型主文件(Model Master File,MMF)等相关举措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分析了不同模型在药物研发各个环节的作用和可行性,以此来探究模型复用性的相关问题。
下面来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适应性目的计划(FFP) :FFP 为动态工具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监管途径。目前,FDA 已对四个应用授予 “适应性目的” 指定,包括用于临床试验设计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用于剂量探索的 MCP-Mod 工具等。模型构建在新药研发中是一个迭代过程,不同阶段模型会不断优化。而 “可复用” 模型由于应用场景更广泛,其风险定义需更保守,相应的验证活动和技术标准也与特定项目模型有所不同。
PBPK 模型评估与复用性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在评估内在和外在因素对药物暴露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于支持新药研发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开发 PBPK 模型需要整合多领域知识,且开发完成后需用临床数据进行验证。对于监管审查来说,验证程度取决于模型的使用场景(Context of Use,COU)和相关风险。虽然 PBPK 分析被监管接受并不意味着模型可直接复用,但随着模型不断用临床数据集优化和验证,其复用性会逐步提高。在药物相互作用(DDI)评估中,复用先前验证的 PBPK 模型已较为常见,但模型的 COU 变化和科技进步可能会促使对其复用性重新评估1 2 3 。
群体 PK 模型支持生物等效性评估的潜力 :药代动力学(PK)建模,尤其是群体 PK(popPK)建模,在评估药物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性(BE)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立 MMF 的设想有望减少监管审查的冗余,提高审查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模型更新、审查方式、不同赞助商之间的协作等。从哲学层面来看,监管部门对模型的审查应结合其具体应用场景,而不是孤立进行。此外,MMF 在操作和实施方面也需要明确一系列标准和规范4 5 6 。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动态工具和模型的共享与复用在现代药物研发中意义重大。PBPK 和 PopPK 等基于模型的方法,经过使用场景验证后,能够成为推动药物高效研发的监管资产。FFP 和 MMF 等举措为复用已验证模型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优化决策过程。不过,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模型的动态特性带来的版本控制问题,以及 MMF 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细节和哲学争议等。未来,需要各方持续合作,进一步完善模型共享实践,加强模型验证流程,提高透明度,以确保 MIDD 方法能够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监管需求,推动新药研发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