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刺激研究:在使用声学刺激的研究中,Aksamaz 等人对小鼠的睡眠 SO 四个阶段进行了闭环刺激,在检测到 SO Down 状态时,给予 10ms 的白噪声刺激。研究结果显示,与假刺激或 Down 状态刺激相比,Up 状态刺激能够显著提高小鼠在空间物体识别任务中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偏好指数的增加。同时,这种刺激还能增强刺激触发的 SO - 海马体 SPWR 耦合以及 delta 和 sigma 频段的活动。Moreira 等人则对大鼠的慢波进行了闭环刺激,在检测到 SO Up 状态或 Down 状态时,给予 30ms 的粉红噪声刺激。结果发现,Up 状态刺激能提高大鼠在获取食物颗粒任务中的成功率,并且增加 delta 和 sigma 频段的活动,以及它们与学习相关增量的相关性。此外,两项研究均未发现刺激和假刺激条件下 NREM 或 REM 睡眠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但 Aksamaz 等人的研究观察到,与 Up - to - Down 状态刺激相比,Up 状态刺激会显著增加 PreREM 睡眠的持续时间,而 PreREM 睡眠中的纺锤波可能是行为的良好预测指标。
光遗传学刺激研究:三项采用光遗传学刺激的研究中,Latchoumane 等人在检测到额叶 EEG SO Up 状态时,以固定的纺锤体频率范围(16Hz)对小鼠丘脑网状核(TRN)进行光遗传学刺激。结果表明,与假刺激和异相刺激相比,同相刺激能够显著增强小鼠在情境恐惧条件反射(CFF)和物体位置识别(OPR)任务中的表现,同时增加诱导的纺锤体振荡与额叶 EEG SO 和海马体局部场电位(LFP)SPWR 的共发生率。Gulati 等人在睡眠 / 休息期间,对大鼠初级运动皮层(M1)进行 SO Up 状态的光遗传学抑制。结果发现,这种抑制会导致大鼠在神经假体学习任务中的表现显著下降,同时降低目标神经元的平均调制深度和尖峰频率相干性。Kim 等人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脑电波状态下的光遗传学抑制对大鼠学习性能的影响。他们发现,抑制训练后睡眠中的 SO 和 SO/delta Up 状态会显著降低睡眠后的学习性能,而仅抑制 delta Up 状态则会提高学习性能。在神经层面,Up 状态抑制会抑制纺锤体与 SO 的嵌套,而 delta - 纺锤体嵌套的抑制与性能改善相关。
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动物闭环刺激实验通过选择性地调控睡眠中的关键事件,有力地证实了区域间神经耦合在记忆巩固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过,研究中也呈现出一些特异性现象。例如,刺激 TRN 会影响 SPWR 与额叶 SO 的共发生,却对顶叶 SO 无此作用;而且,纺锤体在 SO 和 delta 波中的嵌套特性存在差异。这就引出了新的问题,即 SPWR 在嵌套于 SO 和 delta 波的纺锤体中的发生时间是否有别,或者不同程度的神经化学调节活动是否会造成功能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