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口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往研究表明,面部认知机制涉及整体面部加工,面部特征缺失会降低认知能力。然而在疫情期间,人们即便面部部分被口罩遮挡,也能正确识别他人面孔,这一现象与传统研究相悖。为了解开这一谜题,探究人类如何识别部分被遮挡的面部以及整体加工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仍然有效,来自东京农工大学(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和玛希隆大学(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Mahido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Cognitive Neurodynamics》上,为深入理解面部认知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未来安全和消费者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助力开发基于部分面部图像的先进测谎系统和创新营销分析工具。
研究人员运用了脑电图(EEG)和眼动追踪两种关键技术。EEG 能直接测量大脑电活动,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可记录大脑对刺激的反应,获取事件相关电位(ERP) ,该电位是参与者感知刺激时因认知机制而诱发的时间波形,包含多个成分,不同成分根据峰值极性和诱发峰值的潜伏期命名。眼动追踪技术则通过记录眼睛运动,如快速扫视、注视、瞳孔直径变化和系统扫描等,来探究认知功能,基于眼 - 心假设(eye - mind hypothesis),眼睛运动可传达多种认知信息。研究中使用的面部图像来自 “Ethnic Origins of Beauty (Les origines de la beauté)” 项目的公共数据集,参与者为 31 名健康人,但最终仅 19 人的数据用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