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研究进展:现状、挑战与新策略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14日 来源: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编辑推荐:

  为探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研究人员梳理现状、新疗法,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慢性胆管炎症,与肝内和肝外胆管的胆管周围纤维化相关,会导致胆管狭窄、细菌性胆管炎、失代偿期肝病,甚至需要进行肝移植。这种罕见的肝脏局灶性疾病影响所有种族和年龄段人群,在年轻男性中更为常见。它与炎症性肠病的关联度高达 88%。尽管其病因不明,病理生理学机制也尚未完全明晰,但基于强大的免疫遗传背景,PSC 被视为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此外,PSC 与各类恶性肿瘤,尤其是胆管细胞癌的相关风险也未被充分了解。到目前为止,尚无获批的药物疗法能改善患者无移植生存期,不过,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因可改善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且低剂量使用安全,被广泛应用。胆管磁共振成像(MRI)是主要的诊断成像技术。胆管的内镜干预应仅限于对临床相关的狭窄进行球囊扩张、活检和刷检细胞学检查。失代偿期终末期肝病是肝移植的指征,高达 38% 的患者会出现 PSC 复发。目前,几种新型治疗策略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包括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pical sodium-dependent bile acid transporter)和回肠胆汁酸转运体(ileal bile acid transporter)抑制剂、整合素抑制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激动剂、CCL24 阻滞剂、重组 FGF19、CCR2/CCR5 抑制剂、法尼醇 X 受体胆汁酸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bile acid receptor)激动剂,以及去甲熊去氧胆酸(nor-ursodeoxycholic acid)。对肠道微生物组的调控手段还包括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本文总结了当前的研究成果,明确了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旨在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