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I 类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周转过程构象景观:揭示内在动态与不对称性奥秘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13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为解析 I 类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NR)催化相关结构动态,研究人员经实验发现其周转时的动态与不对称性,为酶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探秘酶的微观世界:I 类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研究之旅

在生命的微观世界里,酶就像一个个勤劳的小工匠,参与着各种重要的生命活动。其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NR)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负责催化核糖核苷酸转变为 2'- 脱氧核糖核苷酸,为 DNA 的合成提供基本元件,是自然界中 DNA 从头合成的唯一途径。I 类 RNR 广泛存在于需氧生物中,因其与疾病治疗靶点相关,且具有动态的四级结构,一直吸引着众多科研人员的目光。
然而,探索 I 类 RNR 的结构动态并非易事。以往研究虽已大致描绘出其周转循环过程,包括催化和再还原两个阶段,但该过程涉及的完整构象集仍不明确,离散的结构状态与酶动力学之间也缺乏直接联系。这就如同拼图游戏,虽有部分碎片,但仍无法拼凑出完整画面。为了填补这些知识空白,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启了深入研究之旅,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先进技术方法来揭开 I 类 RNR 的神秘面纱。冷冻电镜(cryo-EM)是其中的关键技术,它能在接近天然的溶液条件下,对样本进行快速冷冻并成像,捕捉蛋白质的各种构象。结合 3D 分类技术,研究人员可对大量的粒子图像进行分类和重建,获得不同的构象信息。深度学习方法 cryoDRGN 则用于进一步分析蛋白质的构象景观,通过训练模型,将复杂的构象信息转化为可直观理解的 2D 景观图。同时,研究人员还借助分子动力学(MD)模拟、生物信息分析等手段,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究 I 类 RNR 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研究结果

  1. RNR 周转中的不对称性和动态性:研究人员对枯草芽孢杆菌(Bs)的 I 类 RNR 在周转过程中的冷冻电镜数据集进行分析,发现 β2亚基和硫氧还蛋白(TrxA)存在不对称结合现象。β2亚基的模糊密度并非由于低占有率,而是其通过 C 末端尾巴与 α2亚基动态连接所致。这种不对称性对 I 类 RNR 机制中的半位点反应性具有重要意义,PCET 过程仅能在复合物的一侧发生,而 TrxA 优先结合在无法进行 PCET 的一侧,这表明酶可能进化出了一种机制,将催化和再还原过程分隔在复合物的两侧。
  2. 周转不同阶段的共享动态:研究人员收集了周转前、产物、预还原等不同条件下的冷冻电镜数据集。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β2亚基都呈现出从开放到紧凑的连续构象变化,即使在没有周转的情况下,也存在内在的构象动态。通过对所有条件下的粒子进行 3D 分类,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与大肠杆菌(Ec) RNR 中 PCET 构象相似的新构象,这进一步支持了不同数据集之间存在共享构象的观点,也表明 PCET 过程可能涉及 I 类 RNR 中保守的 α2β2构象。
  3. RNR 的构象景观:利用 cryoDRGN 和景观分析,研究人员构建了 RNR 的构象景观。结果表明,RNR 在周转过程中持续采样多种构象,且始终保持结构不对称性。不同条件下的构象景观存在差异,底物或产物的添加会改变构象分布,使 PCET 构象更容易出现。这为解释 I 类 RNR 中限速的构象步骤提供了依据,即酶需要采样大量的 α2β2构象,才能偶尔达到 PCET 所需的取向。
  4. TrxA 结合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通过分析 TrxA 在不同条件下的占有率,发现其在氧化程度较高的状态下,更倾向于结合在 α'2β2复合物的 α' 侧。通过聚焦分类和 MD 模拟,研究人员揭示了 TrxA 与 α 亚基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界面,以及 α C 末端尾巴的氧化状态对 TrxA 结合亲和力的影响。氧化的 α C 末端尾巴与 TrxA 的相互作用更强,导致更高的占有率。
  5. I 类 RNR 的保守性和多样性:通过生物信息分析,研究人员发现 Bs RNR 和 Ec RNR 在 PCET 过程中可能具有相似的 α2β2构象,但在非 PCET 构象集合以及 TrxA 与 α2的相互作用方面,不同类别的 I 类 RNR 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进化过程中体现了出来,某些细菌类别的 I 类 RNR 中存在与 Bs RNR 类似的 TrxA 结合模式,而其他生物,包括所有真核生物,可能采用不同的再还原机制。

研究结论与意义

这项研究通过先进的冷冻电镜分析,直观地展示了 I 类 RNR 的构象景观,为理解其催化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发现 I 类 RNR 在周转过程中保持不对称性并进行显著的连续运动,解释了半位点反应性的现象。构象景观的变化与底物、产物的存在以及酶的氧化状态相关,确保了自由基转移的调控和可逆性。此外,研究还揭示了 TrxA 与 I 类 RNR 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类别 I 类 RNR 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保守性与多样性。这些发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 I 类 RNR 工作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设计针对 I 类 RNR 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该研究方法也为后续研究其他酶的构象动态提供了范例,有助于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对酶机制的深入探索。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