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多伦多康复研究所 - 大学健康网络(KITE Research Institute, Toronto Rehabilitation Institute -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等机构的研究人员 Naila Kuhlmann、Pia Kontos、Maria Bee Christensen-Stryn? 和 Stefanie Blain-Moraes 开展了一项别具一格的研究。他们利用纪录片、研究型戏剧、舞蹈、马戏和图形叙事等艺术和创意媒体,探索如何挑战社会对帕金森病和痴呆的负面认知,促进患者融入社会,实现社会正义。该研究成果发表在《Research Involvement and Engagement》上。
艺术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在 “Piece of Mind” 项目中,研究人员通过定性研究发现,基于艺术的方法能为参与者营造独特的互动氛围。在创作初期,借助音乐和即兴运动的创意小组练习,参与者能在平等的环境中相互了解,模糊了彼此的角色界限,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而在作品表演后,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收集观众反馈,发现观众对帕金森病和痴呆患者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认识到痴呆不仅仅是记忆丧失,帕金森病也不止于可见的症状。这表明艺术作品能够改变观众的认知和态度。在舞蹈项目中,参与者将舞蹈活动视为快乐和创造力的源泉,与传统的物理治疗形成鲜明对比。参与研究项目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不再仅仅把自己看作是患者,还成为了创作者和贡献者,增强了自我认同感和生活的意义感。在针对艺术项目的评估研究中,发现像 “Cracked: New light on dementia” 和 “Dancer Not Dementia” 这样的作品,在护理环境中能有效减少对痴呆的污名化,改变医护人员和公众对痴呆患者的认知和态度,从以悲剧视角看待痴呆转变为更积极、更尊重患者的态度。
艺术的变革力量来源:艺术的审美特质是其具有变革力量的关键。在 “Cracked: New light on dementia” 中,作品中角色和故事情节的真实感让参与者产生强烈共鸣,音乐和幽默元素则为作品带来轻松氛围,促使观众转变视角,对痴呆患者的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作品中的视觉元素,如 “address scenes”,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痴呆患者的内心世界。艺术表达兼具具体性和抽象性。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写诗、跳舞,为人们提供了情感表达的途径;而艺术的抽象性则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让人们能够突破现实的局限,憧憬不同的生活体验。就像一位参与者对家中画作的联想,展现了艺术如何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生活,将悲伤转化为希望。艺术能够恢复研究对象的多感官体验和现象的复杂性。在 “Piece of Mind: Parkinson’s” 中,研究人员通过音乐创作与参与者的互动,借助不同媒介和多种形式的叠加,不断深化对参与者经历的理解,共同构建新的意义。
艺术作品呈现的挑战与应对: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如 “Cracked: new light on dementia” 的一个场景,最初的设计因过度描绘护理中的非人性化而引发争议。经过讨论,研究人员对场景进行修改,以更恰当的方式批判护理标准化问题,这表明在艺术作品呈现过程中,需要谨慎处理内容,平衡不同观点,避免冒犯观众,同时保持作品的批判性和吸引力。选择图形叙事这种形式,既能使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传播,让不同群体都能理解,又能通过融合参与者的真实故事和隐喻,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活经历。在创作过程中,研究人员采用复合角色和故事的方式,在尊重个人隐私的同时,确保作品能代表更广泛人群的经历,但也需要不断平衡各方的声音和权力关系。在 “Piece of Mind” 项目中,研究人员面临着如何平衡科学信息与生活经历的呈现,以及如何让专业舞者和杂技演员恰当代表患者经历的问题。他们通过运用隐喻和抽象手法,结合患者的音频记录,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在跨文化创作中,还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对作品解读的影响,通过与观众的直接对话,不断优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