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比 5 属吉丁甲触角形态,发现差异显著,助力系统分类研究。
吉丁甲科(Buprestidae)的触角结构,包括触角节的形状和数量、感器形态以及数量和分布,广泛应用于吉丁甲的系统学和分类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选定的 5 个吉丁甲属(鞘翅目:吉丁甲科),即宽缘吉丁属( Dejean, 1833)、金吉丁属(
Laporte & Gory, 1835)、凹缘吉丁属(
Eschscholtz, 1829)、狭吉丁属( Dejean, 1833)和脊吉丁属( Curtis, 1825)的触角形态进行了比较,以探究感器形态及其多样性,以及所选属之间的演化趋势。根据其感觉器官的大小、数量和位置,吉丁甲物种常被划分为不同类别。在这 5 个属中,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和毛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表现出最显著的形态多样性和变异性。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多孔槽状钉(multiporous grooved pegs,MGP)仅在金吉丁属中发现。在比较不同吉丁甲属的触角感器时,除了触角感器的形态和分布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一些属特异性的感器,比如凹缘吉丁属中经过修饰的 A3 型感器。研究人员也发现了每个属的顶端器官所展现的演化模式。目前所研究的最古老的属 —— 凹缘吉丁属,因其具有修饰后的 A3 型感器、较大的感觉区域和其他独特的类群特征而格外突出。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触角形态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吉丁甲科全面的系统学和系统发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