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细胞计数≥350 cells/μL),这一现象被称为免疫无应答。免疫无应答者面临着更高的机会性感染风险和死亡率,可导致他们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但目前,免疫无应答背后的机制却如同迷雾一般,尚未被完全揭开。
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在 HIV 感染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男男性行为者(MSM)感染 HIV 之前,肠道菌群就可能出现致病性变化。感染 HIV 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会下降,而且菌群的种类也会发生改变,比如拟杆菌属被普雷沃菌属替代。此外,已有研究表明,Megamonas、Coprococcus 和 Blautia 等菌属与 HIV 感染者接受 ART 治疗 24 个月后的不同免疫反应相关。然而,肠道菌群影响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在 HIV 感染男男性行为者的免疫重建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却鲜为人知。
参与者特征:研究共招募了 148 名参与者,其中包括 51 名 HC、41 名 PIR 和 56 名 GIR。HC 的年龄比 PIR 和 GIR 更小。PIR 组的基线 CD4+T 细胞、CD8+T 细胞计数、基线 CD4+/CD8+比值、最新 CD4+T 细胞计数以及最新 CD4+/CD8+比值均低于 GIR 组,但在 BMI、HIV 诊断时间和 ART 治疗时长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KEGG 通路差异: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HC、PIR 和 GIR 三组之间 KEGG 代谢通路存在显著差异,PIR 和 GIR 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这表明不同免疫反应状态下,肠道菌群的 KEGG 代谢通路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
免疫反应状态的判别:研究人员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发现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泛酸和辅酶 A 生物合成、胆汁分泌、非同源末端连接和胃癌相关的 KEGG 代谢通路,是与治疗结果关联最为重要的五条通路。进一步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后发现,在区分 PIR 和 GIR 方面,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表现最佳,其曲线下面积(AUC)达到 0.711。
在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此次研究揭示了不同免疫反应的 HIV 感染男男性行为者,其 KEGG 代谢通路存在失衡现象。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泛酸和辅酶 A 生物合成、胆汁分泌、非同源末端连接和胃癌相关的 KEGG 代谢通路,是区分治疗结果的五条重要通路,其中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在判别不同免疫反应方面表现最为突出。这一发现意义重大,这些改变的 KEGG 代谢通路有望在未来应用于临床研究,成为开发针对性药物的新靶点,从而提高 ART 治疗 HIV 感染者的有效性。
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仅在单一时间点采集粪便样本,若能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纵向监测,将更有助于了解 KEGG 代谢通路在 HIV 病情发展中的作用。而且,KEGG 代谢通路的丰度可能受饮食、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尽管大部分参与者来自同一城市,饮食习惯相似,但这些因素的潜在影响仍不可忽视。此外,研究未纳入非男男性行为者或女性个体,这可能会限制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但无论如何,这项研究为 HIV 感染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为后续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