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模态共现分析:揭示亚临床抑郁者非言语行为与言语因素的关联奥秘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07日 来源:BMC Psychology 2.7

编辑推荐:

  为探究亚临床抑郁者非言语行为与言语因素关系,研究人员开展跨模态共现分析,揭示其特征,具重要意义。

  在人际交往的大舞台上,我们每天都在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和接收信息。言语如同舞台上的台词,而非言语行为则像是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两者共同演绎着交流的故事。然而,当抑郁的阴影笼罩时,这场 “表演” 似乎就变了味儿。一直以来,大多数关于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研究,都像是各自为战的士兵,只专注于单个变量,忽略了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好比只盯着舞台上演员的脸,却忽视了他们的肢体动作和台词之间的配合,使得我们对抑郁,尤其是亚临床抑郁(处于抑郁状态,但未达到重度抑郁障碍症状和病程标准)在人群中的真实情况了解得并不全面。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来自集美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踏上了探索之旅。他们开展了一项关于亚临床抑郁个体非言语行为与语音情感、韵律和内容词跨模态共现的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sychology》杂志上,为我们理解亚临床抑郁打开了新的窗口。

研究人员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筛选出合适的研究对象。他们从高校中招募了 2849 名大学生参与在线调查,利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II-C)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 47 名亚临床抑郁大学生和 23 名作为对照的大学生。

接下来,就是研究的核心部分 —— 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

  1. 访谈与录制:对参与者进行单独访谈,访谈围绕自我与情感、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社会事件和未来生活等主题展开,并全程录制他们的全身表现,获取丰富的行为数据。
  2. 软件标注分析:运用 Elan 软件对视频进行分层、转录和标注,标注内容涵盖头部姿势、面部表情、手部动作、身体姿势、腿部动作、语音情感和韵律等多个方面。通过该软件,能够得到各变量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3. 共现分析:进行共现分析,基于标注频率和标注持续时间生成共现网络和共现概率系数矩阵,以此探究非言语行为与言语线索之间的关系。
  4. 模型验证:使用支持向量机(SVM)来验证两个模型,即非言语行为与内容词的共现模型,以及非言语行为与语音情感和韵律的共现模型。

研究结果令人眼前一亮:

  1. 非言语行为与内容词的跨模态共现分析:研究聚焦于内容词,纳入 83 个内容词进行分析。在亚临床抑郁组,“牵手”(holding hands,HH)这一非言语行为与 “冲突”(conflict,Cfl)、“希望”(Hope)和 “自杀”(suicide,Suic)等内容词关联最强;而在对照组,“牵手” 与 “冲突”“希望”“快乐”(happy,Happ)“绝望”(despair,Desp)“压力”(stress,Stres)等词关联紧密,且更多非言语行为与更多积极和消极内容词存在强关联,比如 “快乐” 与 “微笑”(smile,SM)、“高兴”(delight,DE)等非言语行为紧密相关。通过 SVM 分析验证,该模型准确率达到 76%,且学习曲线良好,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
  2. 非言语行为与语音情感和韵律的跨模态共现分析:在亚临床抑郁组,“犹豫”(hesitation,HES)与 “张开双腿”(open legs,OL)、“直视”(look straight,LS)等非言语行为关联紧密,“停顿”(pause,PS)与 “张开双腿”“牵手” 等行为紧密相关;在对照组,“高兴” 与 “微笑”“摇晃身体”(shake body,SB)等非言语行为紧密相连,“停顿” 则与 “倚靠”(lean against,LEA)、“触摸东西”(touching things,TT)等行为紧密相关 。同样经 SVM 分析验证,该模型标注频率准确率为 84%,标注持续时间准确率为 81%,学习曲线符合一般模式。

从研究结论和讨论来看,此次研究意义非凡。一方面,研究支持了最初的假设,发现亚临床抑郁个体中一些非言语行为与内容词、语音情感和韵律存在高共现,且与对照组明显不同。例如,在 “自杀” 相关的共现网络上,两组差异显著,亚临床抑郁组 “自杀” 与 “牵手” 紧密相连,反映出他们对这一话题的特殊敏感性和自我控制状态;而对照组 “自杀” 与其他更多非言语行为相关,显示出不同的态度。另一方面,在非言语行为与语音情感和韵律的共现方面,亚临床抑郁组 “犹豫”“停顿” 等韵律特征与特定非言语行为的关联,反映出他们交流时的不流畅,可能源于认知模糊、情绪犹豫等;对照组 “高兴” 与积极非言语行为的紧密联系,则展现出积极的情感状态。这些差异体现了 “言语、思维、情感和外表统一原则”,也为我们全面认识抑郁或亚临床抑郁提供了新的视角,表明跨模态信息对于分析抑郁障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效度,即更贴近真实情境下对抑郁的理解。

不过,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仅关注了亚临床抑郁人群,未涉及临床数据对比;没有分析声音的声学参数,未来需要更专业的设备来获取相关信息;而且未考虑文化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但这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相信在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亚临床抑郁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和深入,也能为抑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

    鐢熺墿閫氱簿褰╂帹鑽� • 探秘 47,XXX 综合征女性大脑结构:灰质体积与皮质厚度变化的关键发现 • 综述:小胶质细胞胞葬作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消退的新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