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拨开这些迷雾,来自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研究,旨在找出与 POD 相关的关键蛋白生物标志物,并明确它们与 POD 之间的关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是系统文献回顾(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SLR),他们依据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指南,利用 PICOS 框架制定检索词和纳入排除标准,从多个电子数据库中筛选文献。其次是荟萃分析,对筛选出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评估细胞因子和炎症生物标志物与 POD 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还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特征:在诊断方法上,多数研究采用混乱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或重症监护病房混乱评估法(CAM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来诊断谵妄。研究地域分布广泛,涉及 15 个国家,其中中国、荷兰和美国的研究居多。研究类型以队列研究为主,占比 80%。
在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指出,此次研究积累了与 POD 相关的重要蛋白信息,进一步支持了炎症假说,即手术和麻醉引发的炎症可能导致神经炎症和神经元功能障碍,进而引发 POD。研究发现的 9 种与 POD 显著相关的蛋白,为后续深入研究 POD 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不过,也有一些蛋白的结果与以往研究不同,比如 TNF-α 和 S100β 在本次研究中与 POD 无显著关联,这可能与研究的异质性等因素有关。同时,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范围局限于人类谵妄,未涵盖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相关研究;搜索时间和数据库有限,可能遗漏部分研究;研究间的异质性可能影响结果,且未考虑一些混杂因素等。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为 POD 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和新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在不同患者群体中验证这些发现,并探索将这些生物标志物应用于术前筛查,以识别高风险患者。同时,还需要更多严谨的研究来深入了解 POD 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开发预防性治疗药物,明确分子过程。相信在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 POD 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有望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