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来自挪威、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H?vard Kauserud、Pedro M. Martin-Sanchez 等人开展了一项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Microbial Ec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采用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的方法,招募居民和日托中心工作人员收集灰尘样本。他们从挪威各地选取了 214 个家庭和 123 个日托中心,在这些场所的门框特定位置采集灰尘,包括室外主入口、主要中央房间(家庭的客厅)和浴室等。样本采集后,经过一系列处理,研究人员运用 DNA metabarcoding 技术对样本中的真菌 DNA 进行分析,以探究室内真菌群落的奥秘。
研究结果
OTU 丰富度:研究发现,日托中心和家庭室内真菌丰富度存在微弱但显著的差异,家庭室内样本平均每个样本有 160 个 OTU,日托中心为 149 个。同时,家庭室内真菌丰富度显著高于室外,而日托中心室内外真菌丰富度差异不明显。总体上,日托中心的 OTU 数量多于家庭。此外,无论是家庭还是日托中心,都有相当比例的真菌 OTU 是室内特有的,且部分室内真菌在两种建筑类型中都存在1。
在研究方法上,虽然 DNA metabarcoding 技术为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由于短条形码和序列数据库准确性的问题,分类注释可能存在分辨率低或错误的情况。研究人员推测,居住者数量及其年龄分布可能是造成室内真菌群落差异的重要因素。儿童的真菌皮肤群落比成人更丰富多样,且日托中心人员密度大,可能导致酵母和霉菌比例差异。不过,要确定这一结论,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综合考虑食物偏好、尘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