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为探究光照对铜绿微囊藻分布影响,开展实验,发现光照显著影响其分布,有助于水生态管理。
在美丽的湖泊与水库中,蓝藻却悄然成为了威胁水生态的 “隐藏杀手”。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蓝藻水华(HABs),不仅会堵塞航道,还会释放毒素危害畜牧业,甚至威胁人类饮用水安全,极大地增加了水质处理成本。就算没有形成明显的水华,蓝藻也会影响水体美观,释放毒素和异味,降低水质。所以,在水华爆发前持续监测蓝藻在水体中的分布和迁移,对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众多研究表明,蓝藻的垂直分布和迁移受光照、风、水流、营养物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在静止水体中,光照是影响蓝藻垂直迁移的关键因素。不过,以往大多研究聚焦于自然光照,对不同角度人工光照的研究较少。而且,不同光照条件下蓝藻的分布和生长情况复杂,仅研究顶部光照无法全面描述。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光照设置对蓝藻分布和迁移的影响,日本埼玉大学(Saitam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 Hongyu Yan、Mudalige Don Hiranya Jayasanka Senavirathna、Takeshi Fujino 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Hydrobiologia》上,为水生态系统中蓝藻的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技术方法来开展研究。首先,实验设置了两种特定的光照条件:均匀分布的垂直光和强度自上而下递减的顶部光。在温度可控的实验室中,使用三个 1.5 米高的垂直水柱,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实验菌株进行为期 15 天的培养。其次,通过测量不同参数来评估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分布情况,包括细胞计数、叶绿素 a(Chl a)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同时,测量过氧化氢(H2O2)水平来评估活性氧(ROS)水平。此外,利用随机森林(RF)模型对铜绿微囊藻的分布数据进行自动分类,以确定光照设置是否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指标。
研究结果如下:
- 铜绿微囊藻细胞和菌落数量的总体变化:实验期间,单细胞 / 小菌落和中等菌落数量呈下降趋势,而大菌落数量增加。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大小菌落的数量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如在 06:00 和 18:00 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 铜绿微囊藻的分布:实验第 5 天,单细胞 / 小菌落和中等菌落在 0 - 1.0 米深度相对均匀分布,1.25 米深度浓度在 06:00 时显著增加;第 10 天,上层菌落数量变化明显;第 15 天,单细胞 / 小菌落呈现中间深度浓度高、表面和深层浓度低的分布模式,中等菌落分布无明显规律。大菌落多分布在 0.75 - 1.25 米深度。
- 铜绿微囊藻菌落的迁移:单细胞 / 小菌落和中等菌落在不同日期的迁移趋势不同。第 5 天,单细胞 / 小菌落有向下迁移趋势;第 10 天,所有深度均呈现向上迁移趋势;第 15 天,仅 1.25 米深度有明显向下迁移。
- 水质参数:pH 和溶解氧(DO)值与深度呈负相关,总溶解固体(TDS)在 1.0 米以下与深度无明显相关性,但在底部显著增加,且这三个参数均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
- 叶绿素 a 含量:叶绿素 a 浓度通常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在第 10 天 0.5 米深度出现轻微下降。不同日期的叶绿素 a 浓度在 06:00 和 18:00 存在显著差异。
- 细胞内H2O2含量:第 15 天的H2O2总体浓度高于第 5 天和第 10 天,且在黑暗处理后培养期间H2O2水平增加,光照处理 12 小时后第 15 天的含量更高。不同日期的H2O2含量在 06:00 和 18:00 存在显著差异。
- 碳水化合物含量:在 06:00,不同采样时间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略有下降,第 15 天在 0.5 和 0.75 米深度较高,1.0 米深度最低后在 1.25 米深度回升;在 18:00,第 5 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第 10 天和第 15 天。
- 随机森林模型分类结果:RF 模型对 33 个样本的分类准确率为 93.94%,十折交叉验证后的平均准确率为 90.91%,表明该模型对顶部和垂直光照设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sur_Max” 是模型中最重要的特征。
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指出,光照设置的改变显著影响了铜绿微囊藻的分布和昼夜节律。第 10 天改变光照设置后,第 15 天单细胞 / 小菌落的分布呈现出与以往仅顶部光照研究相似的趋势,且在底部发现大量悬浮蓝藻,这可能与铜绿微囊藻夜间向上运动有关。RF 模型分类结果进一步证实,光照条件是影响铜绿微囊藻垂直分布的关键因素,而非深度或压力。此外,光照条件的变化还会影响铜绿微囊藻的聚集和昼夜节律。在机制方面,铜绿微囊藻在第 10 天的异常迁移与细胞密度、碳水化合物含量、菌落大小以及细胞外多糖(EPS)等因素有关。随着溶液密度和菌落数量的变化,铜绿微囊藻的浮力改变,从而影响其迁移方向。
总的来说,该研究通过实验和模型分析,明确了光照设置对铜绿微囊藻分布的重要影响,为人工和自然水生系统中蓝藻动态的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控制蓝藻水华、保障水质安全。不过,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实验条件有限,考虑的特征数量有限,未来研究可输入更多基于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数据,结合经典分析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