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研究人员对随机选取的两株菌(N266286 和 N267429)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与亲代菌株相比,传代菌株中 TOR 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TOR 通路活性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 11 株临床分离株的传代菌株对 TOR 抑制剂雷帕霉素更为敏感,细胞中磷酸化核糖体蛋白 S6(P - S6)水平明显下降,这表明体外进化导致临床分离株中 TOR 活性降低。此外,虽然在进化菌株的TORC1、BRG1和HOG1基因中检测到一些单核苷酸变异,但大多为同义突变,且预测的蛋白质变异没有明显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用雷帕霉素抑制 TOR 后,临床分离株在 GlcNAc 刺激下能形成与体外传代菌株相当水平的菌丝,这表明 TOR 可能调节白念珠菌对 GlcNAc 的响应。而且,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体外传代实验表明,TOR 活性降低促进 GlcNAc 响应菌丝相关转录这一现象,在所有测试的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中普遍存在,且与传代时的培养条件无关。
研究人员还对临床分离株及其体外传代衍生物中 TOR 通路的动力学差异进行了时程分析。结果发现,在营养条件变化时,亲代细胞的 TOR 活性基础水平较高,而传代菌株对细胞外营养条件更为敏感。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传代菌株生长更快;但在营养贫瘠的培养基中,临床分离株的适应性更强。同时,传代菌株对多种应激条件(如 NaCl、SDS 和刚果红等)更为敏感,在体内感染实验中,感染传代菌株的小鼠肾脏和脾脏中的真菌负荷明显低于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小鼠。这一系列结果表明,体外进化使白念珠菌对多种应激的敏感性增加,在体内共生生长和全身感染过程中的适应性降低。
既然高基础水平的 TOR 活性对白念珠菌应对压力具有优势,那么抑制 TOR 信号是否会影响临床分离株的适应性优势呢?研究人员通过在小鼠体内进行实验,给小鼠喂食雷帕霉素或对照药物,然后接种临床分离株及其体外传代衍生物的 1:1 混合物。结果发现,在雷帕霉素处理的小鼠中,临床分离株和传代衍生物在共生适应性、对 caspofungin、NaCl、刚果红和 SDS 的敏感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抑制 TOR 信号足以消除临床分离株的适应性优势,从而证明白念珠菌通过调节 TOR 活性进行适应性进化。
白念珠菌作为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真菌,却时刻威胁着人体健康,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以往研究多关注基因组进化在其适应性过程中的作用,而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白念珠菌可通过调节 TOR 信号通路进行适应性进化。
在白念珠菌的进化过程中,点突变等基因组变化虽然重要,但本研究发现,TOR 信号通路的调节为其提供了一种无需基因组变异就能快速适应环境的方式。临床分离株在宿主环境中可能获得较高的 TOR 活性,从而增强其在宿主适应过程中的适应性。此外,研究还将 TOR 通路与 GlcNAc 信号联系起来,尽管 GlcNAc 与 TOR 之间的具体调节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但这为深入理解白念珠菌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TOR 信号通路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是进化上保守的环境和内源性应激传感器。本研究强调了该通路在共生 - 致病真菌适应性进化中的直接驱动作用,这种机制可能也适用于其他生物。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白念珠菌的致病机制,也为开发新型抗真菌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靶点,有望为临床治疗白念珠菌感染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