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拇指置换关节成形术后矫形器使用问题,研究人员开展对比研究,发现短矫形器效果最好,利于康复。
# 拇指置换关节成形术后不同治疗方案的研究解读
在日常生活中,手部的灵活使用至关重要,而拇指腕掌关节炎(rhizarthrosis)却常常给人们带来困扰。这种疾病会影响拇指的鞍状关节,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握力和捏力下降,手部功能受限,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目前,拇指置换关节成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术后的康复治疗却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矫形器的使用,比如是否使用、使用何种类型以及使用时长等问题都尚无定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第一骨科部门等机构的研究人员 Christian Krasny、Melanie Auerbach 等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上。
研究人员为了探究不同术后治疗方案的效果,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他们前瞻性地纳入了有症状的拇指腕掌关节炎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了 Weilby 描述的腕掌关节(CMC1)置换关节成形术,并在术后进行了 2 周的石膏固定。之后,45 名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第一组使用长矫形拇指装置,第二组使用短矫形拇指装置,第三组不使用矫形拇指装置,且三组患者术后均接受 12 周的职业治疗。在术后 6 周和 12 周,研究人员评估了患者的 VAS 疼痛评分、Quick-DASH 评分、握力和捏力、关节活动度(ROM)等指标。
下面来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VAS 疼痛评分:术前,三组患者的 VAS 疼痛评分相似。术后,三组评分均有所改善。在运动时,不使用矫形器组和短矫形器组的疼痛水平低于长矫形器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在休息和夜间,不使用矫形器组在术后 12 周、短矫形器组在术后 6 周的疼痛改善程度显著高于长矫形器组。
- Quick-DASH 评分:术前,长、短矫形器组和不使用矫形器组的 Quick-DASH 评分分别为 48.3、48.3 和 42.11。术后 12 周,短矫形器组和不使用矫形器组评分显著改善,而长矫形器组无改善,且评分显著差于其他两组。
- 握力和捏力:术前,短矫形器组握力显著较低。术后 12 周,长矫形器组和不使用矫形器组握力显著下降,只有短矫形器组握力恢复到术前水平。捏力方面,术前各组相似,术后 12 周,短矫形器组和不使用矫形器组达到术前值,长矫形器组则显著受损。
- 关节活动度:短矫形器组腕掌关节外展显著增加,不使用矫形器组外展值最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屈伸和对掌功能术后未改善。掌指关节(MCP1)功能术后无改善,不使用矫形器组和长矫形器组 ROM 水平显著降低,短矫形器组达到术前值。指间关节(IP1)ROM 仅在短矫形器组 10° 时显著改善,70° 时显著降低,其他组在术前范围内。
- 日常活动中的拇指功能:三组患者转动钥匙的能力均显著改善。不使用矫形器组和短矫形器组系鞋带或打结、扣衬衫或上衣纽扣的能力显著改善,且短矫形器组系鞋带能力在术后 12 周显著优于长矫形器组。因手部问题无法工作或缩短工作日的情况术后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
综合来看,短矫形拇指装置组效果最佳,术后 12 周在 9 个类别中有所改善,其中 2 项显著优于长矫形器组;不使用矫形器组在 7 个类别中改善,2 项显著优于长矫形器组;长矫形器组仅 2 个类别改善,13 个无改善,3 个类别结果更差。
在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指出,虽然手术方法对置换关节成形术的临床结果很重要,但该研究聚焦于术后使用不同矫形拇指装置的治疗。建议患者在术后 2 周石膏固定去除后,使用短矫形拇指装置 4 周,之后根据情况可不再使用。这是因为短矫形器能减少手部功能限制,促进肿胀消退和静脉、淋巴恢复,且在术后 6 周去除矫形器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和邻近关节退变。同时,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每组患者数量较少,男性患者更少,无法进行性别相关分析,所以研究结果只能作为一种治疗倾向,还需更多研究加以证实。
这项研究为拇指置换关节成形术后的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明确了短矫形拇指装置在促进患者手部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康复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未来仍需要更多大规模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为拇指腕掌关节炎患者带来更精准、有效的治疗。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