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为探究绵羊尾脂沉积机制,对大尾寒羊和湖羊尾脂进行多组学分析,揭示相关基因、脂质和代谢物,助力绵羊遗传研究。
在动物界中,绵羊的尾巴有着独特的 “使命”。对于那些生活在寒冷、干旱地区的肥尾或肥臀绵羊来说,尾巴里堆积的脂肪就像是它们随身携带的 “能量宝藏”。在食物匮乏的季节,这些脂肪能为它们提供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在抵御严寒时,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然而,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绵羊尾脂不再像过去那样受青睐。而且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长肥尾的绵羊在交配等方面存在不便,这使得长肥尾绵羊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深入了解绵羊尾脂沉积的机制,对保护这些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推动未来绵羊育种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肥胖及其引发的代谢综合征正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难题,研究绵羊尾脂沉积机制或许能为预防人类肥胖相关疾病带来新的思路。
为了解开绵羊尾脂沉积的神秘面纱,聊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Genomics》上。
研究人员为开展此项研究,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是 RNA 测序(RNA-seq)技术,用于分析尾脂组织的转录组,了解基因的表达情况;其次是采用非靶向脂质组学技术,分析尾脂组织中的脂质成分;最后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特定的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中使用的样本来自 6 只临床健康的 1 岁雄性大尾寒羊(Large-tailed Han sheep,LTH)和 6 只 1 岁湖羊(Hu sheep),这些羊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喂养。
研究结果如下:
- 转录组分析:从大尾寒羊和湖羊尾脂中分别获得大量高质量的测序数据。通过分析,共鉴定出 33,603 个 mRNA 和 17,178 个基因。在大尾寒羊尾脂(LTF)和湖羊尾脂(HTF)的比较中,发现有 73 个基因表达上调,110 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有 18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脂质代谢相关,如 UCP3、PLCD3 和 ELOVL7 等。此外,KEGG 富集分析显示,上调的 DEGs 主要富集在铁死亡(ferroptosis)和矿物质吸收等通路;下调的 DEGs 则与循环系统、心血管疾病、钙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外基质(ECM) - 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相关123。
- 脂质组分析:利用 UPLC-MS 技术,在 12 个尾脂组织样本中鉴定出 345 种脂质,涵盖脂肪酸(FAs)、甘油脂质(GLs)、糖脂质(SLs)、甘油磷脂(GPs)和鞘脂(SPs)五大类。通过比较发现,大尾寒羊尾脂中甘油脂质和甘油磷脂的含量高于湖羊尾脂。进一步筛选出 55 种差异脂质(DLs),其中磷脂酰胆碱(PC)类脂质占比较大。功能富集分析表明,DLs 主要富集在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化和分化、免疫调节相互作用以及铁死亡等通路456。
- 代谢组分析:通过 HM400 靶向定量分析,在大尾寒羊和湖羊尾脂中检测到 203 种代谢物,并鉴定出 17 种差异代谢物(DMs)。KEGG 富集分析显示,这些 DMs 主要富集在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味觉转导、癌症中的中央碳代谢等通路78。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表明,该研究意义重大。研究发现 UCP3、ELOVL7、PPP1R3A 和 GDF10 等基因以及 ECM - 受体相互作用、铁死亡、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三羧酸循环等信号通路,都对绵羊脂质代谢和尾型差异有着重要贡献 。例如,ELOVL7 可能通过影响磷脂酰胆碱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脂肪沉积;铁死亡通路在大尾寒羊尾脂中更为活跃,这可能与尾脂沉积的差异有关。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绵羊尾脂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后续开展绵羊遗传改良工作,同时也为研究人类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提供了参考。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如某些基因和通路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一些代谢物对绵羊尾脂沉积模式的影响等。这些问题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期待未来能有更深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绵羊尾脂沉积的奥秘。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