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揭示全氟己酸热解机制,助力 PFAS 焚烧安全升级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01日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因其化学稳定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被称为 “永久性化学物质” 的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材料和环境介质中,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目前,热破坏法是大规模处理受 PFAS 污染的废物流的唯一商业选择,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却让人忧心忡忡。这是因为以往对 PFAS 热分解机制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对最终产物的非原位分析和理论计算,缺乏对关键中间体和自由基的直接实验证据,导致所提出的反应路径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为了揭开 PFAS 热分解的神秘面纱,来自中国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全氟己酸(PFHxA,一种具有代表性的 PFAS)热解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为深入理解 PFAS 的热分解过程提供了关键线索,也为优化工业 PFAS 焚烧技术、提高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主要运用了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SVUV-PIMS)技术,该技术可以在毫秒级的时间尺度和低分子密度的条件下,对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和产物进行原位探测,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难以捕捉高活性自由基和中间体的难题。同时,结合高精度的理论计算,从分子层面解析 PFHxA 的热解机制。

热解产物的检测


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实验装置,让 0.3% 的 PFHxA 蒸汽在氩气的携带下,通过温度在 400 - 975°C 之间的氧化铝层流管。在这个过程中,PFHxA 分子受热分解,分解后的产物和中间体在真空环境中形成分子束,随后被同步辐射产生的真空紫外光子电离,最后通过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Re-TOF-MS)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能够根据不同分子的电离能(IE)和质荷比(m/z),准确地识别出热解产物。为了区分真正的热解产物和光解离碎片,研究人员系统地研究了温度和光子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低温(400°C)和低光子能量(11.0 eV)条件下,几乎观察不到热解产物;而当温度升高到 950°C,同时光子能量达到 14.0 eV 时,多种氟碳产物和中间体出现。

产物表征及温度依赖性


研究中检测到的所有热解产物被详细记录下来。热分解产物在 700°C 开始出现,随着温度升高,全氟碳主链的断裂加剧,形成了一系列氟碳自由基(CnF2n+1?,n = 1 - 4)、二氟卡宾 / 全氟烯烃(CnF2n,n = 1 - 3, 5)等。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首次通过质谱直接观察到了全氟羧酸脱羰生成的酰氟(Rf-COF),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中间体 C2F2O,推测其结构可能为二氟乙烯酮(CF2═C═O)。研究人员绘制了热解和高温水解过程中各物质的温度依赖性曲线。结果显示,CO2和脱羧产物在 750°C 以上首次被检测到,略高于 CO、CF2CO 等物质出现的温度,这与之前的理论计算相符,即 CO2的消除比 CO 的消除需要更高的吉布斯自由能(ΔG)。CF2和 CF3?自由基在 750 - 800°C 以上才被检测到,表明它们可能是由 CnF2n和 CnF2n+1?的二次裂解产生的。此外,水蒸汽的加入并没有改变各物质的生成温度,但增强了 CF2和 CF2CO 等热解产物的生成。

提出的热解机制


基于实验观察和之前的计算,研究人员提出了 PFHxA 的热解机制。PFHxA 首先在 α- 碳位置消除 HF,形成 α- 内酯中间体。之后有两条主要反应路径:一是在较高温度(>750°C)下消除 CO2,生成 C5F10,随后通过 C-C 键断裂形成更短链的产物;二是在较低温度(>700°C)下消除 CO,生成酰氟中间体 C4F9COF,C4F9COF 会进一步分解为 CF2CO 和 C3F7?自由基。CF3?和 CF2在水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简单的含氧化合物,最终促进 PFCAs 的矿化。然而,研究也发现一些未观察到的反应路径,如直接消除末端 CF3?自由基、酰氟水合生成短链 PFCAs 等,这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为 PFHxA 的热解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测量得到的初始分解温度与高精度的理论计算结果吻合。研究还发现了新的中间体,明确了热解过程中自由基和中间体的作用,提出了从酰氟到 CF2CO 再到 CF2和 CO 的反应路径。水蒸汽的加入虽然没有改变反应路径的温度阈值,但影响了热解产物的生成。不过,由于实验条件与实际工业焚烧条件存在差异,后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实际工况下的反应情况。

总体而言,该研究成果对于优化热解过程、改进工业 PFAS 焚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减少焚烧过程中不完全分解产物的生成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从机制层面设计更高效的处理技术,如添加添加剂或催化剂来促进 PFAS 的矿化。未来,研究人员计划将研究从实验室条件拓展到工业焚烧条件,深入探索自由基复合反应,以进一步提高氟碳化合物的降解效果,为解决 PFAS 污染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