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联合疗法 RSF: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01日 来源:BMC Cancer 3.4

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开展 RSF 方案治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有望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BMC Cancer》发表的一项研究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也名列前茅。即便系统治疗取得了不少进展,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发展到不可切除的晚期阶段,其中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面临的治疗困境尤为突出,三线或后续治疗的有效方案极为有限。
目前,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依赖系统化疗联合靶向药物,但随着疾病进展,治疗选择越来越少。现有的三线治疗药物,如瑞戈非尼、呋喹替尼和 TAS-102 等,疗效并不理想,客观缓解率(ORR)较低,患者总生存期(OS)也较短,而且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手足皮肤反应(HFSR)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虽然调整剂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耐受性,但又可能降低疗效。

在此背景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多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单臂、开放标签的 II 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雷替曲塞、S-1 和呋喹替尼联合方案(RSF 方案)治疗经一线和二线标准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为这类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技术方法开展此项研究。在样本选择上,严格依据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患者,构建了研究所需的样本队列。通过 Simon 两阶段最优设计确定样本量,以确保研究的统计学效力。在治疗过程中,依据 NCI-CTCAE v4.0 标准监测毒性,并根据毒性类型和严重程度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采用 RECIST v1.1 标准,通过影像学评估来判断疗效。运用 SPSS 和 R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各项数据进行系统处理。

研究结果

  • 患者筛选与治疗:研究对患者进行严格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 RSF 方案治疗。具体为雷替曲塞静脉注射,S-1 口服,呋喹替尼口服,均以 21 天为一个周期,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无法耐受的毒性或撤回同意。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情况,依据毒性反应调整药物剂量。
  • 疗效评估: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通过治疗期间的影像学评估确定。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和生活质量(QoL)评估等。同时,探索性分析旨在寻找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 安全性评估:依据 NCI-CTCAE v4.0 标准评估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确保患者安全。

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指出,RSF 方案为经标准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S-1 抑制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提高 5-FU 生物利用度,雷替曲塞靶向胸苷酸合成酶(TS),呋喹替尼抑制 VEGFR 介导的血管生成,三种药物作用机制互补,有望显著改善治疗效果。相比传统三线治疗,RSF 方案可能提高客观缓解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疾病控制,甚至实现无疾病证据(NED)状态。不过,研究也指出 VEGFR 抑制剂存在不良反应风险,特别是手足综合征,研究中通过调整呋喹替尼剂量来平衡毒性和疗效。总体而言,该研究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但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来确认 RSF 方案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患者选择潜力。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