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文通过 CLPN 分析探究青少年 PMPU 与元认知信念的纵向关系,为干预提供依据。
# 青少年
问题性手机使用(PMPU) 与元认知信念的关系:基于交叉滞后面板网络(CLPN)分析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问题性手机使用(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PMPU),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手机成瘾现象,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PMPU 指的是对手机的无节制、过度使用,这种行为与多种负面后果密切相关,比如抑郁、焦虑,甚至会出现自杀意念。随着青少年中 PMPU 的发生率持续上升,许多国家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来遏制这一不良趋势。
众多研究聚焦于 PMPU 相关的心理和精神病理因素,但元认知信念与 PMPU 之间的关系却尚未得到充分探索。元认知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自己认知系统的看法,以及对影响这个系统运作因素的认知。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认知和情绪的信念,另一类是关于管理或调节这些过程所使用策略的信念 。在成瘾行为的背景下,又可细分为关于认知 - 情感体验的一般元认知信念,以及关于成瘾行为特定的认知 - 情感自我调节策略的元认知信念(即特定元认知信念)。已有研究表明,元认知信念与成瘾行为,包括 PMPU,呈正相关。不过,具体到特定元认知信念与 PMPU 之间的关系,证据还存在明显不足。
关于手机使用的元认知可分为积极和消极元认知。积极元认知认为使用手机能调节认知和情绪,比如 “使用手机有助于我控制负面想法”,这类信念往往是引发 PMPU 的动机因素。而消极元认知则是对手机使用缺乏控制以及可能带来负面后果的担忧,它又可进一步分为关于手机使用不可控的消极元认知(如 “我无法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 )和关于手机使用危害的消极元认知(如 “关于手机的想法干扰了我的正常生活” )。消极元认知会削弱自我调节能力,引发负面情绪,反而强化了 PMPU,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自我调节执行功能(Self - regulatory executive function,S - REF)模型,心理困扰源于一种称为认知注意综合征(Cognitive attentional syndrome,CAS)的适应不良思维模式,它包括过度思考(如欲望思维、反刍和担忧)、威胁监测和思维抑制等不良应对策略。不良的元认知信念会驱动和维持 CAS,加剧负面情绪状态,使得青少年更有可能通过 PMPU 来调节自己的认知和情绪状态 。但实际上,积极和消极元认知与 PMPU 的关联强度存在差异,部分研究还发现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关系,这些不一致的结果可能与研究方法有关。
欲望思维是一种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专注于想象与特定目标相关的积极体验的图像、信息和记忆 。关于欲望思维的元认知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元认知认为欲望思维能增强动机、增加对行为的控制感、缓解与渴望对象相关的负面情绪;消极元认知则觉得对欲望思维缺乏控制,且它会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欲望思维会加剧剥夺感和渴望,增加成瘾行为的可能性 。虽然关于欲望思维的元认知与 PMPU 的直接研究较少,但已有研究间接表明它与其他问题行为中的渴望有关,不过其与网络使用障碍的关系并不一致。
目前,特定元认知信念与青少年 PMPU 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深入研究,现有研究多依赖横断面数据,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也存在矛盾。因此,从网络视角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解释现有研究中的不一致现象。
二、网络分析方法介绍
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NA)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它基于网络理论,能够揭示心理变量之间的组成部分关联。在心理病理学网络理论中,心理困扰被看作是症状或维度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这些症状或维度就像网络中的节点,它们之间的关联则是连接这些节点的边。那些与其他节点关联最强的节点被称为中心节点;在包含多个变量的桥接网络中,连接不同心理变量群体的节点被称为桥接节点。识别网络中的中心和桥接节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潜在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然而,传统网络分析存在局限性,它难以确定变量之间影响的方向,这主要是因为其通常采用无向网络分析方法和横断面研究设计。为了克服这一局限,Wysocki 及其同事将网络分析模型与交叉滞后面板模型相结合,开发出了交叉滞后面板网络(Cross - lagged panel network,CLPN)。在 CLPN 中,变量的影响以有向网络的形式呈现,包括自回归效应(当前时间点的节点系数能预测后续时间点自身的值,同时控制当前时间点的所有其他节点)和交叉滞后效应(当前时间点的节点系数能预测后续时间点不同节点的值,同时控制当前时间点的所有其他节点 )。CLPN 不仅能揭示青少年特定元认知信念与 PMPU 之间微妙的纵向关系,还能找出网络中最具预测性的变量。
三、研究目的
尽管已有一些研究在总体层面探讨了特定元认知信念与 PMPU 的关系,但在症状层面的深入研究还比较缺乏,而且大多研究使用的是横断面数据。为了填补这些空白,本研究采用 CLPN 分析,来探究青少年各种元认知信念与 PMPU 之间的时间联系。具体而言,研究聚焦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关于手机使用的积极和消极元认知能否预测青少年 PMPU?在青少年 PMPU 症状群体中,哪一个是最强的桥接节点?
关于欲望思维的积极和消极元认知能否预测青少年 PMPU?在青少年 PMPU 症状群体中,哪一个是最强的桥接节点?
在青少年 PMPU 症状群体中,关于手机使用的元认知和关于欲望思维的元认知,哪一个是最强的桥接节点?
四、研究方法
(一)参与者和程序
研究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选取参与者。首先,从中国浙江省的城市和农村地区挑选了四所学校,其中包括两所初中和两所高中。然后,从七年级、八年级和十一年级各随机抽取 4 个班级,总共 24 个班级。由经过心理测量培训的教师负责实施调查过程,两次调查均采用纸笔作答的方式收集数据。
(二)统计分析
研究对所有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呈现了两次调查中各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通过绘制 CLPN 来展示元认知信念与 PMPU 之间的纵向关系。为了避免自回归边带来的视觉负担,在图中省略了这些边。经过正则化收敛和去除自回归路径后,网络共有 59 条交叉滞后路径,其中 35 条是桥接边(即连接两个不同群体节点的边)。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构建的 CLPN 显示,“手机使用危害”(negative metacognitions about the dangers of mobile phone use,NMDMPU)和 “积极欲望思维”(positive metacognitions about desire thinking,PMDT)成为了强桥接节点,它们将元认知信念与 PMPU 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最强的桥接边都是从 PMPU 症状指向元认知信念,这表明元认知信念对青少年 PMPU 的影响更为显著。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预防和干预青少年 PMPU 时,应重点关注这些关键的元认知信念。对于认为手机使用存在诸多危害的消极元认知,可能需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手机的功能和合理使用方式,减少过度担忧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行为;而对于积极欲望思维的元认知,虽然它看似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在 PMPU 的发展过程中却有着特殊作用,也需要加以引导,避免其过度强化对手机使用的渴望。
六、研究结论
综合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特定元认知信念能够预测青少年 PMPU 症状的发展。具体来说,关于手机使用危害的消极元认知与戒断和复发症状密切相关,而关于欲望思维的积极元认知则与耐受性和复发症状关系最为紧密。此外,研究还发现,关于欲望思维的元认知对青少年 PMPU 的预测作用,要强于关于手机使用的元认知。
这一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青少年 PMPU 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后续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指明了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改变这些关键的元认知信念,来有效预防和治疗青少年 PMPU,守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研究也为其他类似成瘾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拓展我们对成瘾行为心理机制的认识。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