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界定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的越夏区域,为病害防控指引新方向

【字体: 时间:2025年02月28日 来源:Phytopathology Research 3.2

编辑推荐:

  为解决小麦条锈菌(Pst)越夏区域界定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明确了 Pst 主要小种高温生存温度及越夏区域,对防控条锈病意义重大。

  

一、研究背景:条锈病威胁小麦生产,越夏区域界定存难题

在广袤的麦田里,一场无声的 “战争” 时常上演,小麦条锈病就是这场 “战争” 的罪魁祸首。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简称 Pst)引起的,它就像麦田里的 “幽灵”,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小麦植株。Pst 是一种专性寄生真菌,能在小麦整个生长季发动攻击。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对于高感品种,它能让小麦减产高达 100%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之一,历史上多次遭受其害,在 1950 年、1964 年、1990 年、2002 年和 2020 年,分别因条锈病造成约 600 万吨、320 万吨、180 万吨、130 万吨和 24 万吨的产量损失。
监测 Pst 的越夏情况,对防治小麦条锈病至关重要。以往研究认为,Pst 适宜在凉爽气候下生存,日均温连续 10 天超 22°C 的地区不适合其越夏。基于此,前人划分了一些 Pst 越夏区域。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 20 世纪年均温上升了 0.74°C,且预计到 21 世纪末还将上升 1.1 - 6.4°C,同时小麦种植制度也在改变,Pst 对高温的适应性也可能发生变化。有研究表明,新的 Pst 小种对温暖环境的耐受性有所增强,中国也有耐高温 Pst 菌株的报道。然而,目前中国主要的 Pst 小种,如 CYR32CYR33 和 CYR34,是否适应高温仍不清楚。若这些小种能适应高温,其越夏区域可能扩大,进而增加秋季小麦苗期条锈病爆发的风险。所以,重新界定 Pst 的越夏区域迫在眉睫。

二、研究概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人员探寻条锈菌越夏奥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挺身而出,开展了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他们旨在确定中国主要 Pst 小种的最高生存温度,并结合连续 10 天的最高平均气温来界定 Pst 的越夏区域。该研究成果对调整中国小麦条锈病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发表于Phytopathology Research期刊。
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用到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是数据收集,他们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中心网站获取了 1960 - 2017 年中国 34 个省份 839 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从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下载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获取了小麦种植面积数据。其次,利用 Pst 小种和小麦品种进行实验,选取了中国主要的 Pst 小种 CYR32、CYR33 和 CYR34,以及易感小麦品种明县 169(MX169)。最后,运用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地理空间数据(经度、纬度和海拔)与平均气温进行回归分析,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来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估算全国的平均气温,并据此重新界定 Pst 的越夏区域。

三、研究结果

  1. 主要 Pst 小种的最高生存温度:研究人员通过接种实验,让小麦幼苗感染不同的 Pst 小种,然后将其置于不同温度环境下培养。结果发现,随着温度从 16°C 升高到 27°C,CYR32、CYR33 和 CYR34 的发病率显著下降,病斑数量也大幅减少。在 27°C 时,CYR34 的发病率和病斑数量接近零。此外,2023 年从云南、四川、湖北、陕西和甘肃采集的 5 个其他小种,最高可在 24°C 下存活,其中云南的小种能耐受 26°C,甘肃的小种能耐受 27°C。
  2. 连续 10 天的最高平均气温:研究人员计算了 2008 - 2017 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31 日连续 10 天的平均气温,发现中国 7 月下旬通常是气温最高的时候,像甘肃、青海和宁夏等目前被认为是 Pst 主要越夏区域的地方,在此时温度较高。而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和贵州等地,7 - 8 月气温相对稳定。最终,研究人员选择 7 月下旬的平均气温作为界定 Pst 越夏区域的阈值。
  3. 平均气温与地理空间数据的关系:为了更准确地获取不同地点的平均气温,研究人员分析了平均气温与地理空间因素(纬度、经度和海拔)的相关性。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他们发现平均气温与这些地理空间数据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 值)在训练集、验证集和合并数据集上分别达到 0.987、0.985 和 0.987,预测平均气温的均方误差为 0.73,这表明利用地理空间数据模拟平均气温是可行且可靠的。
  4. 中国 Pst 越夏区域的界定:基于主要 Pst 小种的生存温度和小麦种植区域,研究人员预测了 Pst 的潜在越夏区域。考虑到实际自然条件,他们选择 24°C 作为界定越夏区域的阈值。与 1965 年以连续 10 天平均气温低于 22°C 确定的越夏区域相比,此次发现甘肃东部和山西南部原本被认为不适合 Pst 越夏的地区,现在已被归类为越夏区域;四川西北部因小麦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其作为重要越夏区域的地位有所下降;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北部出现了大面积的越夏区域;中国西南部的越夏区域除贵州西部有一些扩张外,其他地区变化不大;新疆越夏区域面积则没有明显变化。
  5. 核心越夏区域的确定:在界定越夏区域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更为重要的区域,将其定义为核心越夏区域(CORs)。这些区域包括甘肃南部、宁夏南部(六盘山山脉)和青海东部海拔 2000 米以上的春小麦种植区和晚熟冬小麦区。在这些区域,小麦收获期从 7 月下旬持续到 9 月,7 月中旬后,这里是唯一有处于生长阶段小麦的地方,对保存和提供 Pst 夏孢子至关重要,在小麦条锈病的年度流行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四、研究结论与意义

这项研究明确了中国主要 Pst 小种 CYR32、CYR33 和 CYR34 在受控条件下,能在高达 27°C 的平均温度下生存和生长,但发病率会降低。Pst 对高温的适应性使其越夏区域范围扩大,这无疑给中国小麦条锈病的防控带来了更大挑战。同时,研究确定了三个重要的核心越夏区域,这些区域在条锈病的传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重新界定 Pst 的越夏区域意义非凡,它为中国监测和防控小麦条锈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在未来的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中,可以针对核心越夏区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 Pst 的初始菌源,从而降低条锈病的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保障中国的小麦生产安全。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