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显示,Nusinersen 治疗 SMA 患者的疗效显著。在不同类型的 SMA 患者中,治疗效果各有特点。对于 I 型 SMA 患者,在首次注射当天、治疗后 2 个月和 18 个月时,治疗均被判定为有效,CHOP - INTEND 和 HINE - 2 评分显著增加,平均增加 8 分和 3.5 分,HFMSE 评分平均增加 6.5 分,这些分数的提升都具有临床意义,意味着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了切实改善。II 型 SMA 患者在首次注射当天、治疗后 2 个月和 6 个月时治疗有效,RULM 评分平均增加 5.5 分,提升最为显著,同时 CHOP - INTEND、HFMSE 和 HINE - 2 评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都表明有临床意义的改善。III 型 SMA 患者仅在治疗当天和治疗后 2 个月时治疗有效,各项评分增加幅度相对较小,不过 HFMSE 和 RULM 评分仍有临床意义的提升。
安全性方面,在接受治疗的 42 例 SMA 患儿中,17 例(40.48%)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共发生 33 起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后发热,发生率为 36.36% ,此外还有唾液过多、咳嗽、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在 I 型 SMA 患者中最高,II 型次之,III 型最低,且不同类型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过总体来说,Nusinersen 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经济评价结果表明,III 型 SMA 患者的年治疗费用最高,为 123198 元,II 型和 I 型患者分别为 102035 元和 84687 元。虽然 III 型患者总治疗费用最高,但不同类型患者之间在经济结果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自 Nusinersen 纳入医保后,其经济可及性显著提高,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Nusinersen 作为全球和国内首个获批的治疗 SMA 的疾病修饰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还发现,早期治疗,尤其是症状出现前开始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开展大规模新生儿 SMA 筛查,尽早发现并治疗,对患者意义重大。不过,目前中国尚未广泛开展新生儿 SMA 筛查,多数患者在症状出现后才被诊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此外,Nusinersen 的不良反应虽然大多可以通过对症治疗缓解,但仍需临床关注。在经济方面,尽管 Nusinersen 纳入医保后有所改善,但高昂的费用仍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
这项研究为 Nusinersen 治疗小儿 SMA 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其结果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制定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但该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研究周期短、单中心设计、样本量有限等,后续还需要更多大规模、多中心、长期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相关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