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 OA 的研究中,虽然已经开发出多种小鼠模型来探究其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分析 OA 的金标准是常规组织病理学评分,它能直接观察小鼠膝关节中骨和软骨的变化,然而这种方法具有侵袭性,无法对同一动物进行纵向研究。磁共振成像(MRI)虽能评估关节内的软组织,但在小鼠模型中空间分辨率较低。微计算机断层扫描(μCT)凭借其出色的空间分辨率和三维成像能力,在 OA 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可用于定量研究不同骨区的结构参数,不过它在软组织成像方面存在对比度差的问题,尽管使用磷钨酸(PTA)等造影剂能一定程度解决,但仍有局限性。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可对关节软骨进行微观成像,但它和其他一些成像技术一样,往往需要在动物安乐死后进行,无法实现活体的动态观察。
在功能分析方面,虽然各种非侵入性方法不断涌现,但不同的功能测试在评估 OA 相关行为变化时存在差异,且目前还不清楚哪种测试对每个模型最为敏感、特异和一致。此外,单一的功能测试难以全面检测与 OA 相关的所有行为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 OA 的发展过程,找到能够准确预测 OA 严重程度的指标,法国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胶原酶诱导性骨关节炎小鼠模型(Collagenase - Induced Osteoarthritis,CIOA)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关节炎研究与治疗》(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杂志上。
OA 诱导导致短暂运动缺陷:研究人员利用开放场测试和 Catwalk?系统对小鼠运动参数进行纵向评估,发现 OA 诱导后早期(第 3 - 9 天),OA 小鼠的总移动距离、休息时间、平均速度和快速运动时间等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这些变化在第 13 天后逐渐消失。在 Catwalk?测试中,部分参数在第 3 天出现显著变化,但到第 9 天恢复正常,不过从第 9 天到第 29 天,后肢支撑基础(左右后肢之间的距离)显著减小。这表明 OA 诱导主要在早期引起运动变化,且这些变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OA 导致膝关节骨变化和异常钙化:通过 μCT 对小鼠膝关节进行评估,发现 OA 小鼠膝关节出现严重的异常钙化,包括髌骨、半月板和韧带等部位。对不同骨区域的分析显示,OA 小鼠的外侧软骨下骨板和内侧、外侧骨骺出现骨降解,表现为骨体积和厚度减少,骨表面降解增加,同时骨赘体积和关节内钙化的骨体积、表面积显著增加。而且,无论小鼠是否有自由运动的机会(通过是否提供跑轮判断),这些骨变化都较为严重。
OA 导致严重的关节软骨退化:运用对比增强 μCT、CLSM 和组织学分析对关节软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OA 小鼠的关节软骨出现明显退化。对比增强 μCT 显示 OA 小鼠软骨层变薄、有侵蚀区域;CLSM 的 3D 图像直观呈现出 OA 小鼠软骨轮廓侵蚀、厚度减小;组织学分析也证实了 OA 小鼠的组织学 OA 评分显著增加,且不同技术得到的结果相似。同时,研究还发现,在疾病早期(第 9 天),OA 小鼠主要表现为滑膜炎症,到第 28 天出现软骨降解。
功能和结构缺陷与组织学评分相关:研究人员通过数学计算分析了不同参数与组织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开放场测试中的多个参数(如距离、平均速度、快速运动时间和休息时间)与内侧胫骨的组织学评分有较高相关性;μCT 评估的部分骨参数(如外侧骨骺的骨体积分数)和 CLSM 评估的软骨参数(如内侧软骨体积和表面降解)也与组织学评分相关。这说明运动和结构参数与死后组织学评分存在关联,可用于预测 OA 的严重程度。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首次深入评估了 CIOA 模型中的运动、疼痛和结构缺陷。开放场测试在评估 CIOA 早期疼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结果在其他 OA 小鼠模型中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运动在 OA 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显示,在疾病发作的第一周运动受到影响,恢复一段时间后,疼痛和运动缺陷可能在后期再次出现,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膝关节的结构变化,如半月板钙化,对预测 OA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可能在疾病早期就已出现。
综合来看,该研究为 OA 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监测小鼠在疾病过程中的运动和结构变化,研究人员发现开放场测试在疾病早期评估运动功能方面具有优势,而 μCT 可在第 28 天(甚至更早)监测关节内钙化和骨赘形成等结构变化。这两种技术均为非侵入性方法,符合动物实验的 3Rs 原则,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诱导 OA 的小鼠进行纵向评估,有助于深入了解 OA 的发病机制,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