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探究基孔肯雅病毒(CHIKV)感染后发展为慢性炎症性关节病(pCHIKV-CIJD)的机制,巴西 Evandro Chagas 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患者血液 RNA 进行测序分析,发现相关分子特征及潜在靶点,为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研究背景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但它可不是个 “善茬”。基孔肯雅病毒(CHIKV)自 1952 年在一次类似登革热的热病疫情中被首次分离出来后,就开始在全球 “兴风作浪”。2014 年,巴西确认了该病毒的本地传播,自此,大量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在这片土地上涌现,给当地民众的健康带来了沉重负担。
感染 CHIKV 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关节疼痛、头痛、肌肉疼痛和皮疹等症状。多数患者能在一周内康复,然而,部分患者却没这么幸运,他们会经历慢性肌肉骨骼症状,这种被称为基孔肯雅热后慢性炎症性关节病(pCHIKV-CIJD)的病症,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大幅增加了医疗支出。
此前,虽然对 CHIKV 感染急性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可对于感染后如何发展为慢性关节疼痛的分子机制,科学界依旧知之甚少。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缺少关键的 “手电筒”。为了填补这一重要的知识空白,巴西 Evandro Chagas 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勇敢地踏上了探索之旅,决心揭开 pCHIKV-CIJD 发展的神秘面纱。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于 2019 年在 Evandro Chagas 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建立了一个前瞻性纵向队列,招募了疑似感染 CHIKV 的患者。这些患者需满足发病 7 天内出现发热及典型虫媒病毒感染症状的条件。在患者入组后的第 21 天(D21)和第 90 天(D90),研究人员会进行两次随访,收集生物样本并记录关节疼痛等临床信息。到 D90 时,那些仍有关节症状和关节炎体征的患者会接受超声检查,其中 29 例检查结果有影像改变的患者被确诊为 pCHIKV-CIJD;从 47 例完成随访且未患 pCHIKV-CIJD 的患者中,选取 25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和性别上无显著差异。
在实验技术上,研究人员分别采用 TruSeq Stranded Total RNA Library Prep kit with RiboZero Gold 和 TruSeq Small RNA Library Preparation Kit,对样本进行总 RNA 测序和小 RNA 测序。测序后,运用 FASTQC 软件、STAR 软件、Rsubread 包、edgeR 包等多种工具,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序列比对、基因计数和差异表达分析等一系列处理,从而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生物学信息。
研究结果
- 总 RNA 分析揭示与慢性化早期相关的独特基因表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发现,数据集中的主要差异由感染阶段而非是否发展为 pCHIKV-CIJD 决定。在急性期,pCHIKV-CIJD 患者与非 pCHIKV-CIJD 患者相比,有 83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 35 个上调,48 个下调;在亚急性期,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大幅增加至 458 个,427 个上调,31 个下调。这表明进展为 pCHIKV-CIJD 的患者免疫反应持续且可能增强,炎症和关节症状更易持续和加重。
研究还发现,从急性期开始,发展为 pCHIKV-CIJD 的患者体内就有许多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s),在亚急性期,这一比例更是显著上升。lncRNAs 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细胞功能调控,虽然其在 CHIKV 感染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完全明确,但此次研究发现它们在 pCHIKV-CIJD 的病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pCHIKV-CIJD 患者在急性期,白细胞介素信号通路等多个与免疫相关的通路基因表达下调,如编码免疫受体的 CCR2 基因和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基因。LIFR 基因表达下调会影响其激活的酪氨酸激酶信号级联反应,进而影响免疫反应的协调。在亚急性期,GSEA 揭示了与信号转导、RNA 代谢等相关的富集通路,这些通路有助于理解 pCHIKV-CIJD 在亚急性期的发病机制。此外,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pCHIKV-CIJD 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和 I 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介导的抗原加工呈递这两个免疫系统通路均显著下调,这可能导致病毒清除能力下降和免疫反应失调。
微小 RNA(miRNA)表达分析揭示 pCHIKV-CIJD 患者的失调调控网络:对 miRNA 的差异表达分析表明,pCHIKV-CIJD 患者与非 pCHIKV-CIJD 患者相比,miRNA 存在显著失调。急性期有 55 个差异表达 miRNA(DEMs),亚急性期有 73 个。通过对 DEMs 和 DEGs 进行相互作用组分析,发现了多个潜在的调控网络。例如,急性期上调的 hsa-miR-98-5p 与下调的 LIFR 基因相互作用,hsa-miR-98-5p 是 LIFR 的实验验证调节因子,且其表达受雌激素(E2)调控,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女性更易患 pCHIKV-CIJD。另外,hsa-miR-4775 和 hsa-miR-25-3p 与下调的 DDIT4 基因相互作用,DDIT4 基因编码的 REDD1 蛋白参与细胞应激反应和自噬调节,其表达下调可能与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相关。
pCHIKV-CIJD 患者的基因共表达模块:通过基因共表达分析,研究人员识别出 13 个功能模块。其中,M3 模块在 pCHIKV-CIJD 患者中活性较高,与 RNA 代谢相关;M12 和 M13 模块在 pCHIKV-CIJD 患者中表达较低,M13 模块中的基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激活和胶原蛋白降解通路相关,这些通路与其他类型关节炎的发展和严重程度相关。M13 模块中的关键基因 MMP8 和 LFT,分别编码基质金属蛋白酶 8 和乳铁蛋白,它们在炎症性关节炎中具有保护作用,pCHIKV-CIJD 患者中这两个基因的低表达,提示补充乳铁蛋白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研究结论与意义
这项研究通过对 CHIKV 感染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全血样本进行总 RNA 和小 RNA 测序分析,深入探究了 pCHIKV-CIJD 的发展机制。研究发现,发展为慢性疾病的患者在疾病早期白细胞介素信号通路就有所减少,这可能与雌激素激活的 hsa-miR-98-5p 表达增加有关。同时,这些患者的其他抗病毒免疫反应机制也受到损害,导致病毒持续存在,增加了慢性关节疾病的发病风险。此外,研究还识别出许多差异表达基因、lncRNAs、miRNAs 以及基因共表达模块,为理解 pCHIKV-CIJD 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关键线索,也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干预确定了潜在的分子靶点。
尽管研究存在样本量小、缺乏独立队列数据验证等局限性,但依旧为 CHIKV 感染相关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巴西这样热带地区,伊蚊肆虐,基孔肯雅热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这项研究成果有望助力找到缓解疾病进展的方法,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公共卫生系统的经济负担,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