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探究听力损失影响认知功能的阈值及助听器作用,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未用助听器者听力阈值与认知功能相关,长期用者无此关联,为听力干预提供依据。
认知能力下降是许多中老年人面临的难题,而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听力损失是中年时期痴呆症最大的潜在可改变风险因素,它与社区老年人认知能力加速下降和认知障碍的发生独立相关。这意味着,如果能有效干预听力损失,或许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痴呆症的发生。然而,目前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许多研究观察助听器对认知功能影响的随访期仅 6 个月,患者适应助听器通常需要几个月时间,这么短的观察期难以确定其真实影响;部分研究未提及患者对助听器的适应细节,使用大数据库的研究也无法确定包括适应情况在内的一些患者变量;而且多数研究聚焦于老年人,对中年时期听力损失干预的研究较少。同时,很少有研究探究未经治疗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听力损失程度,这不利于提高助听器的使用率,也无法明确预防认知能力下降所需的助听器放大水平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听力损失、助听器使用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之间的联系,指导听力干预以预防认知衰退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开展此项研究。首先,通过招募符合条件的患者建立样本队列,选取年龄≥55 岁、双侧四个频率(500、1000、2000 和 3000Hz)平均纯音测听(PTA)听阈>25dB HL 的患者,排除有颅内疾病或痴呆病史者。其次,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听力评估,在标准隔音室中用商用听力计测量听阈,计算 PTA 平均阈值,并通过声场(SF)阈值评估助听阈值。此外,运用认知功能评估工具,采用日本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 J)和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评估认知功能。最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对比两组间的人口统计学变量,通过 Spearman 秩相关系数研究变量间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听阈对认知衰退的诊断性能。
研究结果如下:
- 参与者特征:580 名符合听力标准的患者中,117 名被纳入研究,分为未使用助听器组(55 人)和长期使用助听器组(62 人,使用时间>3 年)。长期使用助听器组的 PTA 平均阈值显著高于未使用组,但两组在其他方面无显著差异,长期使用助听器组平均每天使用助听器 11.0(5.4)小时。
- 听力阈值、助听器使用时间、认知功能和年龄的评估:在未使用组中,SDMT 分数与 PTA 平均阈值显著相关,而 MMSE - J 分数与 PTA 平均阈值无显著相关性;在长期使用组中,PTA 平均阈值、SF 平均阈值与 MMSE - J、SDMT 分数均无显著相关性。同时,两组中年龄均与 MMSE - J 和 SDMT 分数显著相关,但年龄与听阈无显著相关性。
- 认知能力下降的听阈临界值:对未使用组 PTA 平均阈值和长期使用组 PTA、SF 平均阈值与认知测试结果进行 ROC 分析。未使用组中,PTA 平均阈值与 SDMT 分数的 ROC 曲线显著,影响 SDMT 分数的 PTA 平均阈值临界值为 38.75dB HL;长期使用组中,未发现影响认知功能的显著听阈临界值。
综合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此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未使用助听器的人群中,听力损失与较差的认知分数相关,而长期使用助听器可减轻这种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支持了使用助听器预防痴呆症进展的观点。听阈与年龄虽都和认知功能相关,但听阈与年龄相互独立,表明其影响认知衰退的机制与年龄不同。此外,确定了未使用助听器人群中,PTA 平均阈值 38.75dB HL 是认知能力下降的可能风险临界值,这为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参考。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存在选择偏倚、助听器使用时间靠患者自我报告不够准确、属于横断面研究未评估随时间的变化、样本量较小等 。但总体而言,该研究为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后续更深入的研究以及临床听力干预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